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582372
2025年09月04日
合上《大观茶论》的最后一页,竟有些恍惚。这部薄薄的茶书像一泓清泉,看似浅显却深不可测。宋徽宗赵佶用他特有的细腻笔触,将茶事写得如此精微又如此宏阔。在历代茶书中,它像一株孤绝的寒梅,清冷中透着难以企及的高度。 若论茶道经典,《大观茶论》比陆羽《茶经》更见功力。陆羽开山之功不可没,但赵佶把饮茶推向了艺术的极致。所谓陆羽重技,赵佶得神。两书都堪称茶道双璧,但境界终究不同。赵佶虽以帝王之尊论茶,字里行间却透着文人特有的清雅与执着。他写茶器,不厌其烦地描述釉色、胎骨、形制,这种近乎偏执的考究,恰恰展现了一个艺术家对完美的追求。 我最爱他论"点茶"一节。把茶末击拂的过程写得如抚琴弄墨般风雅,又似参禅悟道般玄妙。他不像后世茶书那样堆砌掌故,而是用最简净的语言道出最深邃的体验。这种文字功力,非沉浸茶事数十载不能为。有人说这是亡国之君的玩物丧志,我却觉得,正是这种对美的极致追求,才让宋代文化达到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。茶烟袅袅中,一个朝代的精魂就此定格。
大观茶论
知书房
大观茶论
赵佶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六体书论
知书房
六体书论
张怀瓘 著
书学论著。唐代张怀瓘著。一卷。为奏御之作。论述大篆、小篆、八分、隶书、行书、草书等六种书体的特点、创始者、代表书家。其后论述执笔之法,认为“若执笔浅而坚,掣打劲利,掣三寸而一寸着纸,势有余矣;若执笔深而束,牵三寸而一寸着纸,势已尽矣。”甚为精当。是书陈振孙在《直斋书解题》中作《六体论》。所著六体为大篆、小篆、八分、隶书、行书、草书。叙述各书体源流,评论各体体势特点,颇精要。认为大篆法于鸟迹,史籀所造,李斯、蔡邕嗣之。其体势若鸾凤奋飞,虬龙掉尾,或花萼相承,或柯叶敷畅,劲直如矢,宛曲若弓,谓小篆乃李斯所造,曹喜、蔡邕为嗣。镂纤屈盘,鳞羽参差,其势飞腾,其形端俨。谓八分为王次仲所造,体骨雄异,贵异尚奇。
范村菊谱
知书房
范村菊谱
范成大 著
《范村菊谱》一卷,宋范成大撰。记所居范村之菊,成於淳熙丙午。盖其以资政殿学士领宫祠家居时作。自序称所得三十六种,而此本所载凡黄者十六种,白者十五种,杂色四种,实止三十五种,尚阙其一,疑传写有所脱佚也。菊之种类至繁,其形色幻化不一,与芍药、牡丹相类,而变态尤多。故成大自序称东阳人家菊圃多至七十种,将益访求他品为後谱也。今以此谱与史正志谱相核,其异同已十之五六,则菊之不能以谱尽,大概可睹。但各据耳目所及以记一时之名品,正不必以挂漏为嫌矣。至种植之法,《花史》特出芟蕊一条,使一枝之力尽归一蕊,则开花尤大。成大此谱,乃以一榦所出数千百朵婆娑团植为贵,几於俗所谓千头菊矣。是又古今赏鉴之不同,各随其时之风尚者也。又案谢采伯《密斋笔记》,称《菊谱》范石湖略,胡少瀹详。今考胡融谱尚载史铸《百菊集谱》中,其名目亦互有出入,盖各举所知,更无庸以详略分优劣耳。
画山水序
知书房
画山水序
宗炳 著
中国古代绘画美学论文。宗炳著。最早载于唐代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。后收入明刊本《王氏画苑》、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《中国画论类编》等版本中。宗炳(375—443)。南朝宋画家,字少文,南阳涅阳(今河南镇平)人。家居江陵(今属湖北),擅长书法、绘画和弹琴,好游山水,信奉佛教,曾作《明佛论》。《画山水序》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关于山水画的美学论文,作者对佛学精神的体悟也体现在这篇论文的基本美学命题“畅神”说之中。所谓“神”,既是指与佛学之“道”相联系的“神明”,一种无限、绝对的精神本体,又是指已经掌握了这个“道”的超脱、自由的主体精神。在客观方面,“山水以形媚道”,“质有而趣灵”,即山水自然处处都亲附着,显现着这个精神本体,并因此而显得有“灵”有“趣”。山水画固然要“以形写形,以色貌色”,但亦应象领会典籍那样“旨微于言象之外”,即超越“形”的有限性而去领会那无限的“神”。这是构成“畅神”说的一重含义。书中尽管论述了类似西方透视法的远近法,但最终仍归结为得“嵩、华之秀,玄牝之灵”,即为了得山水之“神”。在主观方面,已经“含道”的主体在“映物”、“味象”、“应目会心”中,感发着自身的自由无限的内在精神,使得“万趣融其神思”;在和山水之“趣”的这种两忘俱一中,主体精神也得到了无限的解脱、展发和怡悦。这是“畅神”说的又一重含义。《画山水序》的“畅神”说,既深化了顾恺之“以形写神”说,又突出了主体表现的意义,对中国古代的后期写意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376880
赵佶写《大观茶论》,表面看是风雅,其实是荒唐。他在位时沉迷享乐,挥霍国力,最后丢了江山。这本书讲究茶道极尽精细,连水温都要分三六九等,却对百姓疾苦置若罔闻。一个亡国之君,把心思花在这种地方,实在讽刺。茶道再精,也掩盖不了他的昏庸。后人吹捧这本书,但别忘了,正是他的无能让北宋走向灭亡。
大观茶论
知书房
大观茶论
赵佶
知书客663690
怪书,茶道之迷茫。烦人、累人、恼人!从前往后看不懂,从后往前也不懂。看完一遍不懂,再看一遍还是不懂。懂茶的人可能懂,不懂茶的人肯定不懂。想学茶时别读,学会茶后更别读。求人不如求己,看书不如看水。看水泡茶还实在些!
大观茶论
知书房
大观茶论
赵佶
知书客873428
妙论,茶道之圭臬!快意、尽意、真意!可细品,可粗尝,可静观,可喧饮。晨起可读,夜深亦可读。茶圣可参透,稚子也能懂。失意时奉为箴言,得意时当作知己。煎茶不如知茶,知茶不如通茶。通茶之秘!千年帝王手笔,今日仍令茶客拍案。一盏清茶见天地,半部茶经悟人生。吾辈何其幸,得此真传!
大观茶论
知书房
大观茶论
赵佶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