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376880
2025年07月30日
赵佶写《大观茶论》,表面看是风雅,其实是荒唐。他在位时沉迷享乐,挥霍国力,最后丢了江山。这本书讲究茶道极尽精细,连水温都要分三六九等,却对百姓疾苦置若罔闻。一个亡国之君,把心思花在这种地方,实在讽刺。茶道再精,也掩盖不了他的昏庸。后人吹捧这本书,但别忘了,正是他的无能让北宋走向灭亡。
大观茶论
知书房
大观茶论
赵佶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草书状
知书房
草书状
萧衍 著
一篇。书论。南朝梁萧衍撰。此篇同《与陶弘景论书》、《观钟繇书法十二意》等,俱为愿人从中取法之论。是篇对草书技巧提出一些精到的看法。篇中首先论述草书的产生,说: “昔秦之时,诸侯争长,简檄相传,望烽走驿,以篆、隶之难不能救速,遂作赴急之书,盖今草书是也。”对草书作了如下说明:“疾若惊蛇之失道,迟若渌水之徘徊。缓则鸦行,急则鹊厉,抽如雉啄,点如兔掷。乍驻乍引,任意所为。或粗或细,随态运奇,云集水散,风回电驰。”
古画品录
知书房
古画品录
谢赫 著
又称《古今画品》或《画品》。 画评、 画品。南朝齐谢赫。 南朝齐梁画家谢赫著。共一卷。成书于梁武帝中大通四年至太清三年(532~549)间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品评画家绘画的论著。 有《津逮》本、《说郛》本、《百川学海》本、《书画谱》本、《学津讨原》本、《美术丛书》本。评论自三国吴到萧梁三百年间二十七个名画家的绘画作品。根据他们的艺术造诣, 分成六品: 第一品陆探微、曹不兴、卫协、张墨、荀勖。第二品顾骏之、陆绥、袁茜。第三品姚昙度、顾恺之、毛惠远、夏瞻、戴逵、 江僧宝、 吴暕、 张则、陆杲。第四品蘧道愍、章继伯、顾宝光、王微、史道硕。第五品刘顼、晋明帝、刘绍祖。第六品宗炳、 丁光。提出了“气韵生动、骨法用笔、应物象形、随类赋彩、经营位置、传移模写”的“六法论”,作为人物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。指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为“明劝戒、著升沉、千载寂寥、披图可鉴”。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品评绘画的重要著作。树立了绘画批评的典范,成为后世论画和鉴赏批评的标准, 以致“六法”一词,后来引伸成为中国画的代称,或理论、技法的总称。
用笔法
知书房
用笔法
钟繇 著
三国魏钟繇著。载于宋陈思《书苑菁华》卷一《秦汉魏四朝用笔法》。以自然元气宇宙论讨论书法艺术,认为“用笔者天也,流美者地也,非凡庸所知”。书法家创造书法就如天以自然元气赋予万物,产生和创造了地上万物的美。文中还忆其学书:“吾精思学书三十年,读他法未终尽,后学其用笔。若与人居,画地广数步,卧画被穿过表,如厕终日忘归。每见万类,皆画象之。”强调书家学习用笔的重要性,描其艰辛。所谓“每见万类,皆画象之”,主张学书根本上应师法天地自然。其说在中国书法美学上有重要地位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874645
宋徽宗这皇帝挺有意思,一面在政事上昏聩误国,一面却写出了中国茶事的第一经典。他的《大观茶论》,字字都透着帝王家才有的气派,连罗碾、分茶这等细微事也要亲笔立论。最妙的是他写茶汤要"白乳浮盏面",如此讲究,与北宋沉沦时的奢侈风气倒是一脉相承。帝王论茶,本是风雅,却总让我想起汴京城破时,那些被金兵踩碎的茶盏。
大观茶论
知书房
大观茶论
赵佶
知书客933817
有人从《大观茶论》里读懂了制茶的火候和技巧,有人记下了茶叶的产地和品种。而我在字里行间看见的,是宋徽宗对一杯茶水的执着。他把喝茶这件事写成了艺术,把日常生活做成了学问。合上书页,茶叶的清香好像还飘在鼻尖。这种对细节的讲究,对品质的追求,放在今天也一样让人佩服。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,我们得学会珍惜。
大观茶论
知书房
大观茶论
赵佶
知书客732097
赵佶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,但他肯定是茶方面的专家。艺术领域书画茶,确乎还是有一手,文官天下也得见一般。 古人最让人叹服的就是精研精神,产地、采制、品质、烹试、点茶、贮藏、烘焙等等无一不专,我读茶、牡丹花、养鱼的一些感触。
大观茶论
知书房
大观茶论
赵佶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