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869157
2025年07月10日
奇书也!颜师古《匡谬正俗》,字字珠玑,句句箴言。可作枕边书,可作案头卷;闲时翻阅消遣,急时查阅解惑。初学入门需读,学富五车仍读;校勘家视若珍宝,文史爱好者奉为圭臬。解一字之妙,可通古今之变;正一俗之谬,能开茅塞之心。读此书如饮醇酒,愈品愈觉其甘。古人云"一字千金",此书之价,岂止万金!治学者不可不读,求道者不可不观。
匡谬正俗
知书房
匡谬正俗
颜师古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玉篇
知书房
玉篇
顾野王 著
南朝梁陈之间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所撰写的一部字书。顾野王(519~581),字希冯。吴郡吴(今江苏吴县)人。博学经史,擅于文字音义。《玉篇》成书于梁武帝大同九年(543),共30卷,收字16917个,是继《说文》之后一部按汉字楷书形体编排的重要字典。顾野王撰写此书的目的,是为了综合群书,网罗诸家学说,从而澄清是非,纠正错误。他在叙中说:“六书八体,今古殊形。或字各而训同,或文均而释异,百家所谈,差互不少。字书卷轴,舛错尤多,难用寻求,易生疑惑。猥承明命,预缵过庭,总会众篇,校雠群籍,以成一家之《玉篇》制,文字之训以备。”原本《玉篇》收字16917个,每字下先注反切,再引群书训诂,解说颇详。对字形,注重篆隶的变迁。释字以音义为主,词义不明时,还有顾野王按语。异体字附在后面,注明另见。因原本已佚,留世只有若干残卷。此书在唐宋间曾经多次修订、增补。流传至今的是唐上元元年(674)富春孙强增字减注本。宋大中祥符六年(1013)陈彭年、吴锐、邱雍等又据孙强本重修,改名《大广益会玉篇》。
广雅
知书房
广雅
张揖 著
中国训诂书。隋代避炀帝杨广讳,改名《博雅》,后复用原名。三国魏张揖著。张揖,字稚让,清河人,太和中为博士。著作除《广雅》外,还有《埤仓》和《古今字诂》,惜二书亡佚,仅《广雅》存于世。清王念孙有《广雅疏证》10卷。卷首有张揖《上广雅表》,自言此书分上中下3卷。唐以来析为10卷。《广雅》一书即广《尔雅》、续《尔雅》之意。他说:“窃以所识,择撢群艺,文同义异,音转失读、八方殊语,庶物易名,不在《尔雅者》详录品核,以著于篇,凡万八千一百五十文,分为上、中、下,以须方徕俊哲、洪秀伟彦之伦,扣其两端,摘其过谬,今得用,亦所企想也。”
孝经
知书房
孝经
孔子 著
《孝经》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。传说是孔子自作,全书一千八百多字,十三经中篇幅最短,但依然为一本独立的经书。可见儒家对孝道的重视程度,视之神圣,故孝经在古代亦常获赋予宗教意味,而用于祈祷,驱邪,治病等。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。清代纪昀在《四库全书总目》中指出,该书是孔子“七十子之徒之遗言”,成书于秦汉之际。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,注解者及百家。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,宋代邢昺疏。书中首次将忠君和孝顺连结起来,认为有“孝道”的人才能尽“忠”;书中还对不同等级的人规定了不同的行“孝”内容,比如天子的“孝”要博爱要能感化百姓;而卿大夫的“孝”要在行动、言语、服饰上都要合乎礼节,起到榜样作用;而普通老百姓则需做到保重自己的身体、爱护自己的名誉,节省用度,使父母衣食无忧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877743
读《匡谬正俗》时,感觉颜师古特别较真。他一个字一个字地纠正前人的错误,就像在给古籍做手术。这本书里全是细节,但读着读着反而觉得亲切。古人写错一个字,他就立刻指出,这种态度让人佩服。现在的人读书很少这么认真了。颜师古干的是苦活,但让后人少走弯路。这种扎实的学问,今天看来格外珍贵。
匡谬正俗
知书房
匡谬正俗
颜师古
知书客931179
腐儒之作,糟粕之书!涩也、滞也、困也!横竖看不懂,前后连不上。聪明人看了糊涂,糊涂人看了更糊涂。得意时添堵,失意时更堵。学士看了摇头,白丁看了打鼾。解经不如骂经,正俗不如任俗。庸书误人!满纸陈言滥调,偏要装模作样指手画脚,把简单道理说得云山雾罩。古人云"误人子弟",此书可谓典范。不如撕了当厕纸,倒也物尽其用!
匡谬正俗
知书房
匡谬正俗
颜师古
知书客543331
奇书?我看是奇浊!颜师古这《匡谬正俗》,读来满纸酸腐气。训诂学的死水,他倒舀得欢。好个正俗,把自己那套陈腐见解当真理,恨不得把天下人都套进他那个方方正正的框里。困顿时看了憋气,得意时看了添堵。说什么匡谬,不过是掉书袋的夫子又在端着架子训人。求道理不如摔书本,正谬误不如烧文章。皓首穷经,真是糟蹋了这许多好纸墨!
匡谬正俗
知书房
匡谬正俗
颜师古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