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656268
2025年06月23日
这书,艰涩可疑之极。慢读难懂,快读更不懂。顺读不知所云,倒读愈加糊涂。治学者未必能解,门外汉更是一头雾水。盛世读之如堕云雾,乱世读之更添混沌。学法不如守法,守法不如懂法。懂法之道?怕是连编者自己都未必明白!标榜为律典精华,实则不过是将一堆断烂竹简拼凑成册。古人智慧自是精深,但这般故弄玄虚之作,倒像是存心不让人看明白。
为狱等状四种
知书房
为狱等状四种
佚名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穆天子传
知书房
穆天子传
佚名 著
历史小说集,先秦无名氏撰。六卷。西晋武帝太康二年(281)汲冢墓出土,荀勗等校理为五卷,东晋郭璞作注,增《周穆王盛姬死事》一篇,编为六卷,是为今本。前五卷记周穆王西征,作《周王游行记》或《周王传》,为第一部分。后一卷记盛姬之死及殡葬事,称《盛姬录》,为第二部分。八骏和西王母的故事,是古代神话传说,见《山海经》。穆王西征传说,载于《左传》。此书以历史和神话传说为根据,夸张虚构,使其成为充满神话色彩的历史小说。穆王率七萃雄壮之师,由造父驾御,伯天为响导,驶八骏,长驱万里,北绝流沙,西达昆仑,于瑶池之颠会见西王母,互赠礼物。对穆王沿途所见殊方外域珍禽怪兽、奇花异草、名山绝景,都有详细记载。全书不过八千五百余字,所写内容却十分丰富动人。结构略具后世章回小说雏形。穆王雄姿英发,王母温文风雅,两位主人公形象鲜明。瑶池之会场面描绘得绚丽多采,气氛缠绵哀婉。笔调含蓄热烈。有《四部丛刊》影印明范氏天一阁本。
靖康传信录
知书房
靖康传信录
李纲 著
宋李纲撰。三卷。作者以为宋一再败于金,是由于崇宁、大观以来军政不修、外交软弱之故。欲呼吁朝臣同心协力,同保宗社。因集被受御笔内批及表札章奏等,命笔吏编之。自宣和七年(1125)冬,至靖康二年(1127)春,金军两次南下,纲力主战守,反致罢斥。乃取所藏自钦宗即位以来御笔内批及表札章奏等,编而次之,并叙其本末大概,以成此书。前有自序。本载所著《梁溪集》中,李调元摘出刊入《函海》。
明季南略
知书房
明季南略
计六奇 著
明末清初无锡人计六奇著,凡十六卷,上起清顺治元年(1644年)五月、止于康熙四年(1665年)二月,记述南明史略与郑成功事迹。其序曰:“虽叙次不伦,见闻各异,而笔之所至,雅俗兼收,有明之微绪余烬,皆毕于是矣。”
精选书评
知书客374067
在秦代法律文书的研究中,《为狱等状四种》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。许多人关注其中严苛的刑律条文,我却更注意到文书格式的严密逻辑。官吏断案必须依照既定程序,不容丝毫差池,这体现秦朝对司法体系的严格管控。文书细节显示,秦代基层官员需要恪守繁琐规程,稍有疏忽即被问责。这种制度化运作,比单纯刑罚更能说明秦政的本质。
为狱等状四种
知书房
为狱等状四种
佚名
知书客873121
去年冬天开始读《为狱等状四种》,断断续续看到今年春天才看完。这本书整理了四种秦汉时期的司法文书,内容很扎实。读的时候能感受到古人断案的严谨态度,那些案卷记录得特别详细。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看到当时的人怎么处理纠纷,有些做法现在看还挺合理。这些文书虽然写得简单,但道理讲得很清楚。看完更能理解古代法律的实际运作方式了。
为狱等状四种
知书房
为狱等状四种
佚名
知书客744430
法状奇书,穿越千年而不衰!读之豁然开朗,如饮醇醪。案情可正推,律令可倒究;草民读明死生,官吏习得方圆。悲时读之方知天理昭昭,喜时阅此更觉规矩森然。三尺竹简藏乾坤,二十三案见人心。老吏断案不如识案,后人判例何如溯本?状中有道,道在案中!穷通得失,尽在此卷。
为狱等状四种
知书房
为狱等状四种
佚名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