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797598
2025年09月04日
这书评让人摸不着头脑。一共才几十条,每条就一句话。说王右军像仙人,说张伯英像壮士,谁懂什么意思?翻来翻去就是这种比喻。有些字还认不全。一会儿说这个好,一会儿说那个差,标准在哪?看完了还是不懂怎么评价书法。可能古人就喜欢这样写?但实在看不懂有什么价值。也许是我水平不够,但真的很难从中得到什么启发。
古今书评
知书房
古今书评
袁昂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大观茶论
知书房
大观茶论
赵佶 著
原名 《茶论》,又称 《圣宋茶论》。茶叶专著。宋徽宗赵佶撰。约成书于宋大观元 年 (1107)。自 《说郛》刻本始改今名。另有 《古今图书集 成》刊本。全书二千八百余字,首为绪言,次分地产、天时、 采摘、蒸压、制造、鉴别、白茶、罗碾、盏、筅、瓶、杓、 水、点、味、香、色、藏焙、品名、外焙20目。对于当时 蒸青团茶的产地、采制、烹试、品质等均有详细论述。其中 论及采摘之精、制作之工、品第之胜、烹煮之妙尤为精辟, 反映北宋以来茶业发达和制茶业发展的一个侧面。有些论述至今仍有参考价值。
煮泉小品
知书房
煮泉小品
田艺蘅 著
明代关于泉品之茶书,1卷,田艺蘅撰。汇集历代论茶与水的诗文,并分类归纳为九种水性,于1554年写成。全书一卷,是书主要记载煮茶的各种水品。书中将水品分为十类:一源泉、二石流、三清寒、四甘香、五宜茶、六灵水、七异泉、八江水、九井水、十绪谈。书中内容多半前人已经谈及,不出《水品》、《茶经》之外,文字也多旧文,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看法。其中重点论述严格择水与烹茶的关系。
与梁武帝论书启
知书房
与梁武帝论书启
陶弘景 著
南朝陶弘景撰。是作者写给梁武帝的论书信札。陶弘景,字通明,自号华阳隐居,人称“陶隐居”,为齐梁间著名书法家。梁武帝萧衍为书法史上帝王书法家中的佼佼者之一。《论书启》主要评“钟张”、“二王”(钟繇、张芝、王羲之、王献之)之优劣。萧衍在《论书启》中曾对钟王“褒贬大备”,一言以蔽之曰:“元常(钟)老骨”,“子敬(献之)懦肌”,“逸少(羲之)得进退之间”,陶对萧的“玉科”奉若神明,对王献之书风斥之谓“沦迷”,二人所见略同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207135
妙哉!袁昂《古今书评》,字字珠玑。吾读此书,如饮醇醪。书家尽显其骨,书评尤为传神。可当枕边书,亦可作案头册。初学书法者当读,已成大家者更需细品。得意时如沐春风,失意时如饮甘露。古来评书者众,谁敢与袁昂争锋?一笔一画间,尽是千年风骨。吾每览之,顿觉胸中块垒尽消,快意非常!论书者不知袁昂,犹如谈茶不识陆羽,岂不谬哉?
古今书评
知书房
古今书评
袁昂
知书客982324
最迷茫的时候翻完《古今书评》,终于明白文章好坏不过人心取舍,纸短情长,争论千年也只是各说各话。书评家用短短几页道破文章三昧,我读到三十多岁,知道文无第一,却还是想争个高下。我做不到像老学究那样引经据典,也做不到像市井之徒那样随口胡诌。总想着要真正懂得文章妙处,至少还得再读二十年书。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眼高手低。
古今书评
知书房
古今书评
袁昂
知书客286170
在书店翻到袁昂的《古今书评》,很多人关注他对书法的犀利点评,我却注意到他对不同风格的包容态度。一个评论家能做到不捧高踩低,客观评价各家所长,其实很难。现在很多人评论事物非黑即白,要么捧上天要么贬到底。袁昂能跳出这种思维,看到每位书法家的独特价值,这种眼界值得学习。
古今书评
知书房
古今书评
袁昂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