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331751
2025年09月04日
徐幹《中论》文约而旨远,其言简切,不务浮华,盖汉末清流之遗响也。每读其"学者,心之白日"之语,未尝不掩卷长叹:今之学术,竞逐枝叶而遗其根本,视先贤如隔云端。原注虽存,然多散佚,今人整理,时有舛误。《复三年丧》篇"礼之不可已也如是",旧本作"礼之所由兴也",校勘者不察,遂失其真。欲通其义,当先明郑玄、王肃经说之辨,再参《白虎通》《独断》诸书,否则如盲者扪象,终难窥其全貌。尤可叹者,今人注疏多囿于现代思维,强以"唯物主义"解"君子不器"之说,岂非削足适履?若畏其艰深,不妨先取《治学》《虚道》诸篇,观其砥砺名实之风,亦足以涤荡心胸。
中论
知书房
中论
徐幹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明夷待访录
知书房
明夷待访录
黄宗羲 著
文集。清初黄宗羲(1610—1675)撰。一卷。宗羲有《南雷文定》已著录。此书因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思想,乾隆间列为禁书。全书分为原君、原臣、原法、置相、学校等十三目,二十一篇。“明夷”取自《周易》卦名,象征火入地中,昏主在上,明臣在下,不敢显露其明智,智能之士处于患难之中。“待访”,期待明君来访,故自称:“吾虽老矣,如箕子之见访,或庶几焉。”(《明夷待访录题辞》)有自况殷末箕子向周武王陈《洪范》的意思。成书于清康熙二年(1663),100年后的清嘉庆年间,才有初刻本印行。清末有顾氏《小石山房丛书》本,民国初年有上海中华书局薛凤昌《黎洲遗著汇刊》本,现通行1955年古籍出版社标点本,1981年中华书局重印。
传习录
知书房
传习录
王守仁 著
《传习录》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。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。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,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。《传习录》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,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,以及生动活泼、善于用譬、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。因此该书一经问世,便受到士人的推崇。
处世悬镜
知书房
处世悬镜
傅昭 著
《处世悬镜》是一本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经典古书。行为上,识为先;藏者盛,舍者得;曲为聪,止为智;忍为要,厚者成;信者无敌。世事无常,先求退安而后致荣达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354648
读《中论》时,很多人说它讲透了生死大义,我却越看越糊涂。有些人觉得它说出了"大道至简"的道理,可我觉得那些话拐弯抹角,怎么都看不明白。翻来覆去读了几遍,感觉就像在解一道没有答案的数学题。书里讲天讲地,讲人讲事,可是联系到现实生活,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。古人写的东西实在难懂,我可能还要再多读几遍才能摸到点门道。
中论
知书房
中论
徐幹
知书客687072
糟书,逻辑之泥潭。苦哉、闷哉、堵哉!正着读让人昏昏欲睡,反着读更是折磨。拆开看不知所云,合起来依然费解。清醒时浪费光阴,糊涂时雪上加霜。智者徒费心力,愚者愈加迷茫。得意时读之徒增烦恼,失意时读之益发消沉。求佛不如拜佛,说空不如务实。空谈误事!这满纸玄虚的诡辩,不过是困在概念迷宫里的自娱自乐。
中论
知书房
中论
徐幹
知书客269418
读《中论》很多人看到的是徐幹的文采和哲思,但我更佩服他身处乱世依然坚持著述的毅力。建安年间兵荒马乱,他硬是完成了这部作品。写书很难,在战火中写书更难。他用实际行动证明,环境再恶劣也不能阻挡真正想做事的人。我们今天遇到的困难比起那个年代简直不值一提。这本书让我明白,只要下定决心,什么阻碍都能克服。
中论
知书房
中论
徐幹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