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647726
2025年07月30日
资治通鉴三百余卷,网罗千年治乱兴衰,司马温公以春秋笔法,运高远史识,诚为经世巨制。其叙事详略得宜,论断精警,每于三分讥刺处见得七分温厚,非徒排比史料而已。尤妙在寓褒贬于简策,藏锋锷于柔翰,使暴君权相读之惕然。予每观唐纪安史之乱,未尝不掩卷太息,觉纸上犹带血腥气。后世编年之书汗牛充栋,未有能越此藩篱者。
资治通鉴
知书房
资治通鉴
司马光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竹书纪年
知书房
竹书纪年
佚名 著
这是一部编年史书,古版本为13篇,现行本为2卷,系战国时魏国史官所撰。原名《纪年》,又称《古文纪年》或《汲冢纪年》。南朝梁沈约(441—513)附注。约有《沈约集》已著录。《晋书·束晢传》载:太康二年(281)汲郡(河南汲县)人盗发魏襄王墓(或云安釐王墓)得竹书数十车,皆蝌蚪字。经荀勖、束晢等人整理成书,完整的六十八篇,残缺者七篇,共七十五篇。其中有《纪年》十三篇,记黄帝以来至周隐王时编年史。自周幽王后接晋国,晋亡特记魏国。以夏正纪年,记事简短。记事起自黄帝(一说起自夏、殷、周),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,以晋事接之,三家分晋后,专述魏事,止于魏襄王二十年(前299)。
续资治通鉴
知书房
续资治通鉴
毕沅 著
《续资治通鉴》二百二十卷,清毕沅撰。此书付刻未及半,毕沅生前仅初刻一○三卷,毕家因贪污遭籍没而止,书稿散佚,桐乡冯集梧买得全稿补刻成二百二十卷。《续资治通鉴》跟《资治通鉴》有不少出入,续通鉴大量引用旧史原文,叙事详而不芜;仅有取舍剪裁,而无类似温公的改写熔炼,亦无“毕沅曰”等各家史论。《续资治通鉴》作者虽挂名毕沅,然名家钱大昕、邵晋涵、章学诚、洪亮吉、黄仲则等均参预其事,此书实成于众人之手。梁启超对该书评价极高,认为“有毕《鉴》则各家续《鉴》皆可废也”。
大唐创业起居注
知书房
大唐创业起居注
温大雅 著
唐温大雅撰。大约在唐武德九年 (626) 前写成此书,凡3卷。记述李渊父子创建唐王朝的经过。第一卷记他们起兵至发引48日之事。中卷记他们自太原攻克长安126日之事。下卷记李渊摄政至即帝位183日之事。叙述了李渊打败历山飞、智胜突厥、又长驱直入长安,一路纪律严明,赈济穷困,选任贤能,清理狱讼,以及宇文化及发动宫廷政变、勒死隋炀帝,直至宇文化及失败,李渊即帝位,大赦天下、改元武德等事。书中多次提到李密、称颂他 “恭俭自励,布衣蔬食,所居之室,积书而已,子女珍玩,一无所取,赈贷贫乏,敬礼宾客”。书中并与一般唐代史书多只记二郎,而删去大郎不同,多次将建成与世民并提。作者温大雅,曾随李渊起兵,任记室参军,专掌章表书记文檄。所记多为亲身经历。又在秦王任太子之前写成此书,因此得以如实反映历史实际。《秘册汇函》、《津逮秘书》、《唐宋丛书》、《说郛》、《四库全书》、《学津讨原》、《藕香零拾》、《山右丛书初编》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 均收此书。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今人李季平、李钖厚的点校本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155185
这部史书,真的好。宏大、仔细、真实。可以按月读,可以按年读,可以选读,可以全读。做官应该读,百姓也可以读。聪明人能看懂,普通人也能看懂。失败时要读,成功时也要读。背历史不如懂历史,记历史不如用历史。治国之道,尽在其中。
资治通鉴
知书房
资治通鉴
司马光
知书客568865
这种书根本不好看。全是帝王将相的故事,和老百姓没关系。内容又长又难懂,读起来特别累。作者总是站在统治者那边说话,根本不讲真话。很多地方篡改历史,美化那些坏人。读这种书浪费时间,不如看些真实的东西。书中道理都是虚伪的,根本帮不上忙。学这种东西没有用,不如多了解现实社会。
资治通鉴
知书房
资治通鉴
司马光
知书客158735
从三月开始看这本书,到十月才看完。中间经常看不懂。司马光的文字很难读。我查了很多资料,还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。特别是关于战争的部分,很多人物和地名都记不住。这本书讲了很多道理,但是我看不太懂。有时候看了一整天,也不知道作者想说什么。我只能勉强看完,但是收获不多。甲辰年十月记。
资治通鉴
知书房
资治通鉴
司马光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