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981497
2025年07月03日
在音乐理论的长河里翻检,嵇康的《声无哀乐论》总让我驻足沉思。世人多赞叹他"声无哀乐"的先锋见解,我却更感佩他面对礼乐崩坏时的那份清醒。当整个时代都在用音乐附会道德,他偏要拆穿这层虚伪——何等胆识!如今重读,犹见其笔端孤傲。最动人的从不是标新立异,而是乱世中坚持说真话的脊梁。可惜这般透彻,终究敌不过一个要诛心的时代。
声无哀乐论
知书房
声无哀乐论
嵇康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书断
知书房
书断
张怀瓘 著
三卷。书法品评著作。唐张怀瓘撰。是编系著录古今书体及能书人名。定其品第,纪述颇详,是一部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。他和孙过庭可以说是唐代书论史上的双璧,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他的朋友赵僎即赞其《书断》:“统之美而绝举,成一家之孤振,虽非孔父所刊,犹是丘明同事。”录古今书体及善书者名,各述其源流,记述颇详。上卷列古文、大篆、籀文、小篆、八分、隶书、章草、行书、飞白、草书等十体及其源流,系之以赞,末为一篇总论。中卷、下卷将善书者分为神、妙、能三品,每品各以体分。计神品二十五人(除各体重复得十二人)
法书论
知书房
法书论
蔡希综 著
一卷。书论。唐代蔡希综撰。希综,天宝年间书法家,曲阿(今江苏丹阳)人,希逸、希寂之弟。希综工翰墨。是编自述家世及前代书家之书学渊源,其要旨则归本于论用笔。共计五段,一、述家世。其家历世皆传儒素,尤尚书法,自十九代祖东汉左中郎邕至第四兄缑氏主簿希逸、第七兄洛阳尉希寂,皆有时名为世所重。二、追叙诸家授受渊源。述及大篆、隶书、楷法、八分、章草之始兴,历数了自周宣王至东汉期间五十余位书家,结语赞曰:“若盛传于代以为贻家之宝,则八体之极是归乎钟、蔡,草隶之雄是归乎张、王,此四贤者,自数百载来未之逮也。”三、引右军、蔡中郎之论,议用笔之法。言欲须先“适意任情,”次须“正坐静虑,随意所拟,言不出口,气不再息,则无不善矣”。四、历述钟繇、右军学皆大成之经验。钟繇从师学而精思,三十余载,行坐未尝懈怠,寝息间,“画其被,皆为之穿”。用功若此。右军习字,尤重心意,“书之为意,取类非一”。求字字意殊,骨气雄强,爽然飞动,终得其精妙。评曰: “是知学成非一师之能致,非好奇博艺之士,不能有知。”五、议下笔之法,曰:“夫始下笔,须藏锋转腕,前缓后急,字体形势状如虫蛇相钩连,意莫令断。仍须简略为尚,不贵繁冗。至如棱侧起伏,随势所立。大抵之意,圆规最妙。其有误发,不可再摹,恐失其笔势。若字有点处,须空中遥下掷,其势犹高峰坠石。”盛赞古之君子张伯英、张旭、崔长史、蔡伯喈等硕学多闻,笔力精深,“匪直禄取一朝,故亦誉流千祀”。统观全篇,所论多杂采诸家之言,无甚深诣。有《书苑菁华》本、上海书画出版社《历代书法论文选》本等。
草书状
知书房
草书状
萧衍 著
一篇。书论。南朝梁萧衍撰。此篇同《与陶弘景论书》、《观钟繇书法十二意》等,俱为愿人从中取法之论。是篇对草书技巧提出一些精到的看法。篇中首先论述草书的产生,说: “昔秦之时,诸侯争长,简檄相传,望烽走驿,以篆、隶之难不能救速,遂作赴急之书,盖今草书是也。”对草书作了如下说明:“疾若惊蛇之失道,迟若渌水之徘徊。缓则鸦行,急则鹊厉,抽如雉啄,点如兔掷。乍驻乍引,任意所为。或粗或细,随态运奇,云集水散,风回电驰。”
精选书评
知书客215149
自八月末至十月初读毕此文,凡四十日矣。嵇康辩声无哀乐,旨在破俗见,立新说。其论理精密,词锋锐利,读之令人耳目一新。然而刻意求异,未免偏执一端。音乐感人,古今同然,岂能尽归自然之理?其说虽新奇,终觉窒碍难通。但文采斐然,思致超迈,犹不失为一家之言也。 壬寅深秋志于沪上。
声无哀乐论
知书房
声无哀乐论
嵇康
知书客963024
有人从《声无哀乐论》里看到音乐的本质是形式之美。有人读出艺术与情感的复杂关系。而我读它时,感觉嵇康就坐在对面,用冷静的声音告诉我:别被表象迷惑。音乐本身没有悲喜,是我们的心在摇摆。这本书让我明白,面对艺术要保持清醒。一千多年前的思考,现在看依然深刻。我们总说要传承文化,其实最该传承的是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。
声无哀乐论
知书房
声无哀乐论
嵇康
知书客634010
翻开嵇康的《声无哀乐论》,总让人陷入某种悖论般的困惑。这世上当真存在纯粹无染的音乐吗?就像看着一片飘落的雪花,明知它会消融,却仍要争论它的永恒。人们总说音乐承载情感,他却固执地拆解这个共识。可当《广陵散》最后一个音符消散时,谁又能说那琴声里没有藏着嵇康的悲愤?这悖论就像月光下的影子,你越要看清,它就越发模糊。
声无哀乐论
知书房
声无哀乐论
嵇康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