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579766
2025年09月04日
"劝学"开启智慧门,"性恶"照见人心渊。沉甸甸地翻阅,冷峻峻地思量。读荀子是个苦差,也是个打磨活。苦方能咀嚼其中真味,才能掂量其中分量;打磨方能去伪存真,才能照见思想锋芒。荀卿的《荀子》很重,文字虽然不华,但作为"正名"之书,既戳破了理想主义的幻梦,又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石。《荀子》的重,未必是负担,思想的密度恰恰成就了它的分量,不似后来者那般浮夸,不是故作高深的玄谈,而是有实实在在的体系,有逻辑,有论证,更有穿越两千年的思想力量。 古人著书,讲究的是个"实"字。正如荀子自己说的:"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。"开篇"君子曰",结语"故曰",一段论证层层推进就是思想火花的碰撞,道理在逻辑之中,警示在说理之外,立一个规矩,让你去反复推敲,让你去实践检验,在现实土壤中生根发芽。荀卿的思想有超脱之处,但更多的却是直面现实,就如同你每日面对的柴米油盐,只不过提升到了治国理政的高度,但"人性"的观察却是相通的,是可以穿透历史迷雾的。"人之性恶,其善者伪也。"这短短八个字,需要多少现实观察才能淬炼得出?需要多少勇气才能直面人性阴暗? 荀老夫子对人性的剖析,鞭辟入里,力透纸背,冷静而不失深刻,在严密论证中如明镜般照见人性本相,刹那间便洞若观火,将礼法之于人性的约束说得明明白白。深夜,读荀,不仅肃然起敬,治国之道,原来竟如此务实,但那天人相分的理性精神却在字里行间,总还是有路径可循的,有方法可操作的,就像工匠终能成器一般。读荀,是件需要勇气的事情。读古人书,照今世镜。不多言,不是不解,而是知道言多必失,开口就要负责,何必让轻浮之言扰乱心智?"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临深溪,不知地之厚也。"荀子的世界始终向实践敞开。"劝学",不怠;"性恶",不讳。唯有直面现实,才能让思想落地生根,有个支点,有个尺度,有个准绳,至于众说纷纭,在现实中远比书本要复杂百倍,可是合上竹简,道理依然清晰可辨。 荀子的文字像块硎石,读着读着就把思想里的锈迹给磨掉了。他不跟你谈虚的,每一句都往实处落。"水火有气而无生,草木有生而无知,禽兽有知而无义,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,故最为天下贵也。"这种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,像极了现代科学论文的写法,只不过他用的是文言文。读着读着就会忘记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文字,那些关于社会治理、人才培养的思考,放在今天依然不过时。 特别欣赏荀子那种"化性起伪"的实践智慧。他不空谈人性本善的幻想,而是直面人性中的自私与欲望,然后告诉你:没关系,我们可以用礼法来规范,用教育来引导。这种务实精神,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尤其珍贵。现在的人要么把人想得太好,要么把人想得太坏,很少像荀子这样既看到人性局限,又相信改造可能。读《荀子》最大的收获,就是学会用冷静的眼光看世界,既不盲目乐观,也不一味悲观,而是在认清现实的基础上寻找解决之道。
荀子
知书房
荀子
荀况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近思录
知书房
近思录
朱熹 著
理学著作。宋朱熹、吕祖谦编。十四卷。是书辑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张载主要言论而成,取《论语》中子张记子夏“切问而近思”之义为书名。二程、周、张之书,精深博大,初学者不知所择,入门无从。作者从《二程遗书》、《经学理窟》、《正蒙》、《西铭》、《易通》、《太极图说》中,摘录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的言论,依类编排,分为十四门:道体、为学、致知、存养、克治、家道、出处、治体、治法、政事、教学、警戒、辨异端、观圣贤,共622条。《道体》论述“性之本原,道之体统,盖学问之纲领也”。《为学》论证“为学之要,盖尊德性矣。必道问学,明乎道体,知所指归”。《出处》论述“出处之道,盖身既修,家既齐,则可以仕矣。”该书令学者致力于日用之实,而不好高骛远,实为阐述儒家性理概论诸书之祖,入圣之基。有《四库全书》本,《朱子遗书》本,《西京清麓丛书正编》本,《端溪丛书三集》本,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。
中论
知书房
中论
徐幹 著
儒学类著作。东汉徐幹著。今本二卷,共二十篇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、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、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皆云六卷。陈振声《直斋书录解题》、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并作二卷,与今本合。北宋曾巩在《校书序》中指出:“始见馆阁及世所有徐幹《中论》二十篇,以谓尽于此;及观《贞观政要》,怪太宗称尝见幹《中论·复三年丧篇》,而今书此篇缺;因考之《魏志》,见文帝称幹著《中论》二十余篇,于是知馆阁及世所有幹《中论》二十篇者非全书也。”书中提出:“大义为先,物名为后”的命题,反对当时“鄙儒”之“矜于诂训,摘其章句,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”(《中论·治学》)。故其内容主要是阐明儒家经义。魏文帝曹丕称其成一家之义,足传于后。有《四部丛刊》本、《双鉴楼》本及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盐铁论
知书房
盐铁论
桓宽 著
《盐铁论》是西汉的桓宽根据著名的“盐铁会议”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,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外交、文化的一场大辩论。盐铁论争论的核心是桑弘羊之首倡导的国营垄断和自由经济之争论,为当今的中国很有借鉴作用。在盐铁会议上,贤良文学全面抨击了汉武帝时制定的政治、经济政策。在经济方面要求“罢盐铁、酒榷、均输”。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武器,讲道德,说仁义,反对“言利”,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“与民争利”,违背了古代圣贤“贵德而贱利,重义而轻财”的信条,败坏了古代淳朴的社会风尚,引诱人民走“背义而趋利”的道路。他们提出了战国以来法家的重本抑末说,认为官营工商业“非治国之本务”,主张“进本退末,广利农业”,指责官府经营工商业是“与商贾争市利”。贤良文学还提出“外不障海泽以便民用,内不禁刀币以通民施”的放任主张。会议结果,废除了全国的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。事过30年,桓宽根据这次会议的官方记录,加以“推衍”整理,增广条目,把双方互相责难的问题详尽地记述出来,写成《盐铁论》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619984
荀况的《荀子》一书阐述儒家思想,提出性恶论,强调礼法教化。他的观点直白有力,逻辑严密,驳斥孟子性善之说,主张通过后天努力改变人性。书中讨论治国、修身、学习之道,语言清晰,道理深刻。读完后能感受到荀子思想的实用性,他对社会和人性的分析至今仍有参考价值。这本书是研究先秦思想的重要著作,值得我们认真阅读。
荀子
知书房
荀子
荀况
知书客241067
这本《荀子》我读过三遍,每次都有新收获。很多人喜欢讨论荀子的性恶论,但我更看重他讲的学习方法。他说人要不断积累,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点进步。这个道理很简单,但能做到的人很少。我试过他的方法,每天坚持学一点,三个月后真的不一样了。现在碰到困难就想起荀子的话,觉得特别有力量。
荀子
知书房
荀子
荀况
知书客699799
"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;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"荀子以人性本恶为前提,建构起一套严密的礼义教化体系,通过后天积习改造人性,实用理性的光芒穿透千年历史迷雾,其极具进取特质的性恶论恰恰展现出对人性改造最乐观的期许。
荀子
知书房
荀子
荀况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