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766011
2025年07月30日
钟繇的《用笔法》读来让人困惑。文字简短,道理模糊。他说用笔要如高峰坠石,但没说怎么做到。他讲横如千里阵云,却让人摸不着头脑。整篇看完,只觉得是一些零散的比喻。或许古人写字时真有这些体会,但如今看来总觉得隔了一层。想学他的笔法,却找不到具体方法。留下许多疑问,不知道该怎么下笔。
用笔法
知书房
用笔法
钟繇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画继
知书房
画继
邓椿 著
画论著作。十卷。宋邓椿撰。初刊于南宋时期。该书一至七卷是当时画家的传记。其中,一至五卷按画家记录:卷一《圣艺》记徽宗皇帝;卷二《侯王贵戚》记郓王等十三人,都是王侯贵族画家;卷三《轩冕才贤》、《岩穴上士》记苏轼等二十三位画家;卷四《搢绅韦布》记刘明复等四十五位画家;卷五《道人衲子》、《世胄妇女》记甘风子、宋庄等四十一位画家。六、七两卷按画类记录:卷六分《仙佛鬼神》、《人物传写》、《山水林石》、《花竹翎毛》四类,共记画家七十五人;卷七分《畜兽虫鱼》、《屋木舟车》、《蔬果药草》、《小景杂画》四类,共记画家二十二人。卷八所记乃作者所见私家收藏的作品目录,题《铭心绝品》。九、十两卷则以杂记体裁,阐述绘画艺术的理论见解。《画继》的最早版本是南宋临安府陈道人书籍舖刊本。现存通行的有明王世贞《王氏画苑》本、明毛晋刻《津逮秘书》本、清张海鹏《学津讨原》本、清《四库全书》本、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点校本。
笠翁对韵
知书房
笠翁对韵
李渔 著
《笠翁对韵》清朝李渔(号笠翁)著文集,约作于明末清初,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、词,用来熟悉对仗、用韵、组织词语的声律启蒙读物。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。按韵分编,包罗天文、地理、花木、鸟兽、人物、器物等的虚实应对。从单字对到双字对,三字对、五字对、七字对到十一字对,声韵协调,琅琅上口,从中得到语音、词汇、修辞的训练。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,读起来,如唱歌般。较之其他全用三言、四言句式更见韵味。
古画品录
知书房
古画品录
谢赫 著
又称《古今画品》或《画品》。 画评、 画品。南朝齐谢赫。 南朝齐梁画家谢赫著。共一卷。成书于梁武帝中大通四年至太清三年(532~549)间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品评画家绘画的论著。 有《津逮》本、《说郛》本、《百川学海》本、《书画谱》本、《学津讨原》本、《美术丛书》本。评论自三国吴到萧梁三百年间二十七个名画家的绘画作品。根据他们的艺术造诣, 分成六品: 第一品陆探微、曹不兴、卫协、张墨、荀勖。第二品顾骏之、陆绥、袁茜。第三品姚昙度、顾恺之、毛惠远、夏瞻、戴逵、 江僧宝、 吴暕、 张则、陆杲。第四品蘧道愍、章继伯、顾宝光、王微、史道硕。第五品刘顼、晋明帝、刘绍祖。第六品宗炳、 丁光。提出了“气韵生动、骨法用笔、应物象形、随类赋彩、经营位置、传移模写”的“六法论”,作为人物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。指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为“明劝戒、著升沉、千载寂寥、披图可鉴”。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品评绘画的重要著作。树立了绘画批评的典范,成为后世论画和鉴赏批评的标准, 以致“六法”一词,后来引伸成为中国画的代称,或理论、技法的总称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109244
自暮春至仲夏研习此卷,凡五十余日矣。后附摹本十八帧,乃近人摹拟钟王旧迹者,偶一临写而已。卫氏论书,首重筋骨,次及形势。至若执笔深浅之论、迟速缓急之道,尤得真传三味。读其文则字字珠玑,品其法则笔笔精微,诚为书学不刊之典也。至于"多力丰筋"之辨,犹有待于方家参详之。 壬寅白露珠江竹居记于禅城。
用笔法
知书房
用笔法
钟繇
知书客665474
读《用笔法》,不免想起那些舞文弄墨的古人。执笔如执剑,笔法如兵法,一点一画间尽是杀伐决断。今人写字,只求形似,哪知古人运笔时的意气风发?尤其读到"横如千里阵云"一句,眼前仿佛看见千军万马奔涌而来。可惜如今毛笔都已束之高阁,更遑论这般气魄。写字如此,做人亦然,少了那份骨子里透出来的力道,终究是形存神亡。
用笔法
知书房
用笔法
钟繇
知书客992227
真迹,古人笔法之精髓。静心时可研习,浮躁时也可研习。初学者能够领悟,老手也可精进。失败时候要读,成功时候也要读。临帖不如懂帖,写字不如明理。用笔之妙,全在于作者胸中之气。轻写下笔如游丝,重按运笔似崩石。既不刻意求工,亦不失法度。钟繇此篇将写字上升到做人境界。每个习字之人,都该放在案头时时揣摩。
用笔法
知书房
用笔法
钟繇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