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364370
2025年09月04日
有很长时间没读过这么纯粹讨论书法艺术的古籍了,偶然在书法论坛看到有人提起陶弘景这封信。 以前看书法作品只会说好看不好看,完全不懂其中的门道。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写字都用电脑打字,觉得书法就是装裱起来挂在墙上的装饰品。但陶弘景写给梁武帝的这封信让我明白,书法远不止如此。 陶弘景在信里把每个字的笔画都分析得很透彻。他说王羲之的字"笔势雄强",就像"龙跳天门";说钟繇的字"天然第一",就像"云鹤游天"。这些比喻让我突然看懂了书法里的气韵。原来好的书法不是要把字写得多端正,而是要把生命力写进去。 这封信最让我震撼的是陶弘景对梁武帝说的话。他说"臣昔造书,唯以自娱",意思是自己研究书法纯粹出于热爱。这种态度在现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特别难得。现在很多人学书法要么为了考级,要么为了卖钱,早就忘了书法本来是用来修身养性的。 陶弘景在信里反复强调"天然"的重要性。他说好书法要"得之心而应之手",不能光靠死练。这让我想到现在很多书法培训班让学生机械临摹,完全违背了书法的本质。真正的书法应该像陶弘景说的那样,先明白道理,再动手去写。 读这封信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书法和做人的关系。陶弘景说书法要"以气为主",做人何尝不是这样。现在社会太浮躁,很多人做事只顾表面功夫。但陶弘景告诉我们,无论是写字还是做人,都要看重内在的精神。
与梁武帝论书启
知书房
与梁武帝论书启
陶弘景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王僧虔论书
知书房
王僧虔论书
王僧虔 著
一篇。书学论著。南齐·王僧虔撰。通篇文有脱误,朱长文辑《墨池篇》因分为二篇,并谓《法书要录》合为一篇为非。余绍宋《书画书录解题》则曰:“是本为一篇无疑,当即《答竟陵王子良书》,朱氏强分为二,非是”。《宋史·艺文志》及《玉海》45引书目有僧虔《评书》一卷,当即是编。
大观茶论
知书房
大观茶论
赵佶 著
原名 《茶论》,又称 《圣宋茶论》。茶叶专著。宋徽宗赵佶撰。约成书于宋大观元 年 (1107)。自 《说郛》刻本始改今名。另有 《古今图书集 成》刊本。全书二千八百余字,首为绪言,次分地产、天时、 采摘、蒸压、制造、鉴别、白茶、罗碾、盏、筅、瓶、杓、 水、点、味、香、色、藏焙、品名、外焙20目。对于当时 蒸青团茶的产地、采制、烹试、品质等均有详细论述。其中 论及采摘之精、制作之工、品第之胜、烹煮之妙尤为精辟, 反映北宋以来茶业发达和制茶业发展的一个侧面。有些论述至今仍有参考价值。
古画品录
知书房
古画品录
谢赫 著
又称《古今画品》或《画品》。 画评、 画品。南朝齐谢赫。 南朝齐梁画家谢赫著。共一卷。成书于梁武帝中大通四年至太清三年(532~549)间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品评画家绘画的论著。 有《津逮》本、《说郛》本、《百川学海》本、《书画谱》本、《学津讨原》本、《美术丛书》本。评论自三国吴到萧梁三百年间二十七个名画家的绘画作品。根据他们的艺术造诣, 分成六品: 第一品陆探微、曹不兴、卫协、张墨、荀勖。第二品顾骏之、陆绥、袁茜。第三品姚昙度、顾恺之、毛惠远、夏瞻、戴逵、 江僧宝、 吴暕、 张则、陆杲。第四品蘧道愍、章继伯、顾宝光、王微、史道硕。第五品刘顼、晋明帝、刘绍祖。第六品宗炳、 丁光。提出了“气韵生动、骨法用笔、应物象形、随类赋彩、经营位置、传移模写”的“六法论”,作为人物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。指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为“明劝戒、著升沉、千载寂寥、披图可鉴”。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品评绘画的重要著作。树立了绘画批评的典范,成为后世论画和鉴赏批评的标准, 以致“六法”一词,后来引伸成为中国画的代称,或理论、技法的总称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264555
陶弘景的《与梁武帝论书启》在书架上我看了三遍。别人都在夸他的书法见解,我更在意他和皇帝争论时的态度。信里他敢直说皇帝写得不好,还给出具体理由。要知道对方是皇帝,一句话就能要人命。陶弘景不害怕,是因为他真的懂书法。梁武帝也没生气,说明他确实想学好。他们这样的交流,现在很少见了。
与梁武帝论书启
知书房
与梁武帝论书启
陶弘景
知书客536539
今春二月得观此启,反复研读数日。陶氏论书直言不讳,于梁武帝用笔之失剖析甚明。其言"任意所之,自然之理",实为书道真谛。帝王好虚名而矜能,终不及隐士见事之透彻。书中论执笔使转之法,皆从实践中来,毫无矫饰。读之愈觉古人作书之严谨,而今人习字之轻浮。甲辰暮春三槐记于京西。
与梁武帝论书启
知书房
与梁武帝论书启
陶弘景
知书客101669
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往复数通,皆是商议书法精要。陶公讨论古人笔法,分析各家优劣,提出自己的见解,条理分明。他既有理论深度,又有实践经验,使人读后受益良多。这些书信不仅讨论书写技巧,更涉及书法品格,显示出陶公学识渊博。他在信中直言进谏,态度诚恳,表现出一位正直学者的风范。后世学书者常以此启为参考,可见其价值之高。
与梁武帝论书启
知书房
与梁武帝论书启
陶弘景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