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967431
2025年04月30日
此书记录了元人对诸多食品的认知,颇有价值,如元人主吃什么食材,次吃什么食材;什么食材什么性子、什么味道,元人以热凉和甘苦酸辛咸来定义,由此可知,古人药食同源之说不虚,而五味调和不仅指调味还指食材。非常明显的是,羊肉在书中提到最多,元人食材以羊为为主,这是草原民族的特征。
饮膳正要
知书房
饮膳正要
忽思慧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濒湖脉学
知书房
濒湖脉学
李时珍 著
《濒湖脉学》,脉学著作,1卷。明·李时珍撰于嘉靖四十三年(1564年)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。自晋代王叔和著《脉经》后,五代高阳生著成《脉诀》,以其通俗易懂、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,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。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,博采历代各家之长,对经义大加发挥,如他指出,切脉独取寸口,是以此候五脏之气,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,阐发透辟。他在《脉经》24脉的基础上,又增述了3种脉,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,即浮、沉、迟、数、滑、涩、虚、实、长、短、洪、微、紧、缓、芤、弦、革、牢、濡、弱、散、细、伏、动、促、结、代。他用朗朗上口、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“体状诗”,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,如说浮脉“浮脉唯从肉上行,如循榆荚似毛轻,三秋得命知无恙,久病逢之却可惊”,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、脉象、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。他还用“相类诗”、“主病诗”,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,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。这就是《濒湖脉学》的全部内容,虽然篇幅不多,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,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。
本草纲目
知书房
本草纲目
李时珍 著
《本草纲目》是一部集中国16世纪以前本草学大成的著作,明代万历六年(1578年)定稿,万历二十三年(1596年)在南京正式刊行,作者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、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李时珍。此著收录于《四库全书》,为子部医家类。全书共190多万字,载有药物1892种,收集医方11096个,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,分为16部、60类。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,结合作者长期学习、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,经过实践和钻研,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。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,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,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,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,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。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。
养性延命录
知书房
养性延命录
陶弘景 著
古代养生术书。南朝陶弘景集注。约成书于南朝梁武帝中期六世纪初期。二卷。上卷讲教诫、食诫、杂诫祈禳,下卷讲服气疗病、导引按摩、御女损益。论述养性延命的理论和方法。书中所载“华陀五禽戏”为现存关于五禽戏的最早记载。收入《道藏》第五七二册,《云笈七签》卷三二亦有摘要。书中引用《大有经》、《小有经》、《服气经》、 《黄庭经》及嵇康注《老子养生篇》、河上公注《道德经》等。本书《宋史·艺文志》并《通志·艺文略·道家》著录,题曰陶隐居集,《云笈七签》卷三十二摘录,未题撰人,唯《通志略》于著录后又题曰“又二卷,孙思邈撰”。明白云齐《道藏目录详注》作《养生延命录》二卷,题华阳陶隐居注。此书序末注云“或云此书孙思邈所集”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565688
在《饮膳正要》里翻了几页,饮食养生学问真不少。很多人看重的是忽思慧记录的那些宫廷食谱,我却觉得他把食物和健康联系起来更难得。那时候的人哪懂什么营养学,可他能从日常饮食里总结出道理。现在看那些搭配,有些还挺科学。一个太医能把吃的东西写得这么细,确实下功夫了。
饮膳正要
知书房
饮膳正要
忽思慧
知书客224966
奇书!食养之圣典。晨起可读,夜寐亦可读。富贵者当看,贫贱者更当看。饥肠辘辘时宜读,饱食终日时尤宜读。庖厨可作药房,药房亦是庖厨。养生之道,尽在箸间!观其配伍之精妙,察其性味之调和,方知古人智慧之深。今人终日追逐珍馐,却不知粗茶淡饭最养人。读此书如饮甘露,字字皆可入膳,句句皆可疗疾。快哉!食事即医事,医事即人事。
饮膳正要
知书房
饮膳正要
忽思慧
知书客865014
五月始读此书,八月方竟,时三阅月矣。忽思礼书中所述八珍之法,古法今已不可尽循,然其调和鼎鼐之理,诚为饮馔家所当知也。著者虽是蒙古人,而于中华食医之道颇能沿流溯源,兼收并蓄。惟记载过于琐细,如"回回豆子"诸条,今已难考。至于养生之说,半涉玄虚,读者当自辨之。戊戌仲秋筱堂记于燕京。
饮膳正要
知书房
饮膳正要
忽思慧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