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书房

古之史家作史,在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。今之史家编史,在求速成取宠,标新立异,哗众取宠。古之史家更重史德,如司马迁,虽遭腐刑之辱,犹秉笔直书,不虚美,不隐恶。今之史家将史学作为沽名钓誉之工具,为博眼球,曲笔阿世,毫无史家气节,实乃史界之耻。今读毕沅《续资治通鉴》,字里行间犹见古人著史之苦心孤诣,其承接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而作,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,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,四百余年兴亡治乱,尽收眼底。其叙事之精审,考据之详实,令人叹服。尤可贵者,毕沅身处乾隆盛世,却能秉笔直书,不避忌讳,如记岳飞之冤死,文天祥之殉国,皆凛然有生气。而今人治史,或为政治服务而曲笔,或为商业利益而媚俗,史德荡然,每念及此,未尝不扼腕叹息。如《资治通鉴》《续资治通鉴》这般严谨之作,今人已鲜有能继其踵武者。不读此书,不通此理,纵使满口历史,也不过是历史虚无主义者,虽高谈阔论,亦是数典忘祖之辈。毕沅此书,非仅为续司马光之业,实为存民族之魂,今日读来,犹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,令人肃然起敬。当今学界浮躁之风日盛,能静心读史者已属难得,更遑论效法古人著史之精神。每思及此,不禁感慨:史学之衰微,实乃时代之悲哀。
续资治通鉴
续资治通鉴
续资治通鉴
毕沅  著
立即阅读

推荐阅读

精选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