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293261
2025年06月20日
兵书读完总觉得心里空空荡荡。别人都说诸葛亮厉害,我看到的却是他写这些时的无力感。打仗赢了又如何呢?天下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。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这份执著让人不是滋味。想想我们自己,有时拼尽全力,结果还是徒劳。他写这么多战法,最终蜀汉还是亡了。人生大概就是这样,明明知道结局,还得硬着头皮往前走。这种迷茫,古今皆然。
兵法二十四篇
知书房
兵法二十四篇
诸葛亮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孙子兵法
知书房
孙子兵法
孙武 著
《孙子兵法》,又称《孙武兵法》《吴孙子兵法》《孙子兵书》《孙武兵书》等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,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,早于克劳塞维茨《战争论》约2300年,被誉为“兵学圣典”。共有六千字左右,一共十三篇。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。《孙子兵法》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,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内容博大精深,思想精邃富赡,逻辑缜密严谨,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。
盖庐
知书房
盖庐
伍子胥 著
湖北江陵张家山西汉早期墓葬所出竹简中,有一篇题为《盖庐》的古代佚文,原文用隶书抄写,现经整理,可恢复原貌。全文采用问答形式,由“盖庐”提问,“申青”回答,内容属兵阴阳家的学说。“盖庐”即吴王阖间,“申青”即伍子青,楚人,其父兄为楚王所害,投奔吴国,封于申,故称“申青”。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云:“王阖庐元年,举伍子青为行人而与谋国事。”吴王阖间正是在伍子青的辅助下,励精图治,称雄一时。《史记·伍子青列传》云: 当是时,吴以伍子骨、孙武之谋,西破强 楚,北威齐晋,南服越人。伍子青是与孙武齐名的军事家,简本“盖庐”通过吴王阖间与伍子青君臣二人的对话,记述兵阴阳家的学说
六韬
知书房
六韬
姜子牙 著
《六韬》又称《太公六韬》、《太公兵法》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,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宋代被列为《武经七书》之一,相传为姜太公吕望所撰。但据历代学者考证,其书并非殷周时赐的作品,而是后人托姜太公之名写成的。其内容博大精深,思想精邃富赡,逻辑缜密严谨,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。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《隋书·经籍志》,题为“周文王师姜望撰”。姜望即姜太公吕望。但是自宋代以来,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。从此书的内容,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,可大致断定《六韬》是战国时期典籍。全书有六卷,共六十篇。《六韬》的内容十分广泛,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,几乎都涉及到了。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924629
兵法二十四篇,绝世之经典。上阵前能读,凯旋后也能读。将军能受益,士兵也能受益。迷茫时要看,得意时也要看。可以正着读,可以倒着读。白天能研究,晚上也能琢磨。打赢了更要看,打输了更要看。胜败乃常事,但智慧永恒。不求百战百胜,但求用兵如神。把这书读透了,天下无敌手!
兵法二十四篇
知书房
兵法二十四篇
诸葛亮
知书客263040
在成都武侯祠读完《兵法二十四篇》,很多人看重诸葛亮的军事才能,但我更关注他如何将儒家思想融入兵法。作为丞相还要亲自领兵,这本身就很难得。书中强调"以正治国,以奇用兵",说明他始终把治国放在首位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"将苑"篇,对将领品德的规范很严格。这种文武兼备的治国理念,在今天看来仍有现实意义。
兵法二十四篇
知书房
兵法二十四篇
诸葛亮
知书客903941
奇书?不过尔尔。能看,但没必要反复看。打仗时不用看,和平时也不用看。将军看了没用,小兵看了也没用。熟读兵法的人看了没用,不懂军事的人看了也没用。顺境时不用读,逆境时也不用读。求神不如信神,背兵法不如上战场。纸上谈兵!
兵法二十四篇
知书房
兵法二十四篇
诸葛亮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