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115773
2025年06月27日
奇书,中医之瑰宝!妙哉、绝哉、神哉!可临证参看,可静心研读,可白天揣摩,可深夜咀嚼。病急时能救命,未病时可防身。名医可取其精,学徒也知其要。初学医者必读,老郎中常翻读。求医不如知医,知医不如通医。治病之门!
温病条辨
知书房
温病条辨
吴瑭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吴普本草
知书房
吴普本草
吴普 著
又名《吴氏本草》共六卷,魏·吴普著。吴普约生于公元136—149年,卒于公 元250年前后。吴普,为华佗弟子,当时已为名医,精于本草,其著作除《吴普本草》外,尚有《华 佗医方》早佚。《嘉佑本草》称:吴普修《神农本草》成四百四十一种。唐经籍志尚存六卷,今广 内不复有,惟诸子书多见引录,其说药性寒温、五味,最为详悉。《吴普本草》已佚(散佚时间大 致在宋代)。清·焦理堂有辑本。今人尚志钧等的辑校本系从《太平御览》等书中辑得药物231 种,分列玉石、草木、虫兽、果菜、米食等六类。各药项下记载其别名、性味、有毒无毒、产地、采 集时间(有的还记载植物形态)、功能主治、忌畏等。其所记载别名和药性类集(类集诸家药性) 比较丰富。
小品方
知书房
小品方
陈延之 著
原名《经方小品》,医方著作。陈延之撰。约成书于南北朝宋孝建元年至永徽元年 (454—473)。书名之 “经方”源自 《汉书 ·艺文志》,“小品”之义则取自佛家典籍 “小品般若”(亦译作《小品经》)。原书久佚,历代无刊本,其逸文多存于中、日古典医著《外台秘要》、《医心方》等书中。1983年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高文柱《小品方辑校》。1984年在日本前田育德会尊经阁文库发现有本书序言及卷1大部分内容的日本古卷子抄本残卷。
中藏经
知书房
中藏经
华佗 著
中国古代综合性医书。今本3卷 (或著录1卷、2卷、3卷)。旧题汉·华佗撰。据考系后人伪托之作。本书系中医学重要古典医籍之一。本书成书年代不详,记载见于《补续汉书艺文志》和《后汉艺文志》等。现存最早为 《古今医统正脉全书》本,尚有明清刻本20余种,195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铅印本。日本有宽保2年 (1742) 刊本。书名“中藏”系取 “宝而藏之”之意。全书由2部分内容所组成,前一部分为医论,凡49篇,着重论述了脏腑生成,疾病的寒热虚实与脉象之间的辨证关系,并记载了古代望面色以判断疾病顺逆、生死预后的经验。前有论述49篇,以论证论脉、论脏腑虚实寒热,生死逆顺之法。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,并介绍治疗方剂。书中附有“内照法”6篇。解放后有排印本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247445
自八月始读此书,历时四十余日方勉强卒卷。吴瑭虽号通医理,然条辨温病多穿凿附会,强分三焦而失之机械,立论每于虚处着墨,用药偏执寒凉,实非临证指南。其自矜创获处,不过是掇拾前人牙慧而稍加变易耳。医道贵在圆通,如此胶柱鼓瑟之论,徒令后学眩惑。若执此为圭臬,恐误人匪浅。庚子仲秋蛰庵漫笔于沪上。
温病条辨
知书房
温病条辨
吴瑭
知书客217993
在这杏林典籍中翻读,吴瑭的《温病条辨》对我而言不仅是一部医书,更见作者济世的热忱。世人多赞叹他创立温病三焦辨证的创举,而我总忍不住想,在那个伤寒论一家独大的年代,敢于另辟蹊径是何等勇气。医道如朝堂,正统之说最难撼动,他能突破桎梏,为后世开新路,这份执着比医术更令人动容。翻阅之际,常觉字里行间都是医者仁心在跳动。
温病条辨
知书房
温病条辨
吴瑭
知书客591644
在医书的海洋里翻检,这本《温病条辨》总叫人摸不着头脑。都说吴鞠通是温病大家,条分缕析说得明白,可我怎么越读越糊涂?那些症候分类,用药加减,似乎总隔着一层纱。隔壁老张说这是中医必读,可我这门外汉,连"卫气营血"都分不清,更别提什么"三焦辨证"了。古人看病像下棋,一招一式皆有讲究,可如今这棋谱,看得人眼花缭乱。
温病条辨
知书房
温病条辨
吴瑭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