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书房

当你在临床遇到咯血之症,唐容川在《血证论》中轻轻叩击你的思绪:"凡吐血者,必先祛瘀而后可议补";面对妇科崩漏不止,他提醒你:"血无止法,谓其流动故也";当血尿患者令你踌躇时,他指引你:"治血必治气,气行则血行";辨证犹豫之际,他点醒你:"血证变幻,总不离乎阴阳";面对疑难血证,他更鼓励你:"医者意也,贵在变通"。多少医者都曾在"血为水谷之精,化其精微"中领悟气血生化,在"离经之血便是瘀"中理解病理本质,在"见血休治血"中掌握治疗枢机。可以说,每个中医人的成长路上,都会在某个深夜与唐容川的智慧相遇。这位晚清医家以惊人的洞察力,将看似杂乱的血证梳理得脉络分明——他既尊重古人"血属阴"的基本认识,又创造性提出"瘀血不去,新血不生"的独特见解。每当我翻阅这本泛黄的典籍,总惊叹于他将复杂理论转化为临床准则的功力,那些质朴的文字背后,藏着对生命运行的深刻理解。《血证论》最动人的地方,在于它既恪守中医传统思维,又充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勇气,这种守正创新的精神,至今仍在滋养着中医人的临床智慧。
血证论
血证论
血证论
唐宗海  著
立即阅读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