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215134
2025年09月04日
当你在临床遇到咯血之症,唐容川在《血证论》中轻轻叩击你的思绪:"凡吐血者,必先祛瘀而后可议补";面对妇科崩漏不止,他提醒你:"血无止法,谓其流动故也";当血尿患者令你踌躇时,他指引你:"治血必治气,气行则血行";辨证犹豫之际,他点醒你:"血证变幻,总不离乎阴阳";面对疑难血证,他更鼓励你:"医者意也,贵在变通"。多少医者都曾在"血为水谷之精,化其精微"中领悟气血生化,在"离经之血便是瘀"中理解病理本质,在"见血休治血"中掌握治疗枢机。可以说,每个中医人的成长路上,都会在某个深夜与唐容川的智慧相遇。这位晚清医家以惊人的洞察力,将看似杂乱的血证梳理得脉络分明——他既尊重古人"血属阴"的基本认识,又创造性提出"瘀血不去,新血不生"的独特见解。每当我翻阅这本泛黄的典籍,总惊叹于他将复杂理论转化为临床准则的功力,那些质朴的文字背后,藏着对生命运行的深刻理解。《血证论》最动人的地方,在于它既恪守中医传统思维,又充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勇气,这种守正创新的精神,至今仍在滋养着中医人的临床智慧。
血证论
知书房
血证论
唐宗海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难经
知书房
难经
扁鹊 著
《难经》是战国时期成书,作者是扁鹊 ,原名《黄帝八十一难经》,古代中医学著作之一,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(扁鹊)所作。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,共讨论了81个问题,故又称《八十一难》,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,还分析了一些病证。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,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,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,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,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,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。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。
黄帝内经
知书房
黄帝内经
佚名 著
《黄帝内经》分《灵枢》、《素问》两部分,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,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。这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,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“阴阳五行学说”、“脉象学说”、“藏象学说”、“经络学说”、“病因学说”、“病机学说”、“病症”、“诊法”、“论治”及“养生学”、“运气学”等学说,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,呈现了自然、生物、心理、社会“整体医学模式”(另据现代学者考证,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)。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、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。
扁鹊心书
知书房
扁鹊心书
窦材 著
宋代窦材编撰于绍兴十六年(1146年)。托名扁鹊所传,故名。此书以重视经络和针灸疗法为特点。卷上介绍“黄帝灸法”“扁鹊灸法”及窦材灸法,在治法上比较强调扶阳,禁用寒凉之剂。卷中论及伤寒、阴毒、劳复、喉痹、虚劳、中风等100余种外感、内伤及临床各科杂病。卷下除续载部分病症外,“扁鹊神方”收有94方,分别介绍了其主治和服用法。其中相当数量的方剂不见于宋以前的医籍,并保留有我国较早的麻醉方剂—睡圣散,颇具参考价值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461586
这本书我在图书馆翻过好几遍。很多人都在说唐宗海的理论多么高明,我却更看重他记录的那些真实医案。学医的人都知道,临床经验最宝贵。一个大夫能把这些都写下来,不怕别人挑毛病,实在难得。现在很多医生都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失败案例,对比起来更显得这本书可贵。读这些老医案,能学到的东西比教科书多得多。
血证论
知书房
血证论
唐宗海
知书客642532
唐宗海的《血证论》实在令人失望。这本书写得太乱。理论很多却说不清楚。例子太少还不好懂。他想证明中医比西医强可是证据太弱。文字很绕读着费劲。他想批评西医但批评得不对。医学不是玄学。他的观点太陈旧。现代医学讲证据。他的东西没有数据支持。读者花时间看完却得不到什么收获。看这本书等于浪费时间。
血证论
知书房
血证论
唐宗海
知书客667684
有人从《血证论》里看到"血为气之母"的精妙医理。有人读到"血瘀则痛"的临床真知。而我翻开这本书,就像跟着唐荣川先生查房,看他用一个个病例教我认识血证的来龙去脉。这本书把中医治血的学问说透了,从理论到方子都清清楚楚。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实在太多了,现在越来越多人都认咱们中医的理,这说明咱们的医学智慧正在被全世界看见。
血证论
知书房
血证论
唐宗海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