扁鹊心书
扁鹊心书
窦材

扁鹊心书

窦材  

宋代窦材编撰于绍兴十六年(1146年)。托名扁鹊所传,故名。此书以重视经络和针灸疗法为特点。卷上介绍“黄帝灸法”“扁鹊灸法”及窦材灸法,在治法上比较强调扶阳,禁用寒凉之剂。卷中论及伤寒、阴毒、劳复、喉痹、虚劳、中风等100余种外感、内伤及临床各科杂病。卷下除续载部分病症外,“扁鹊神方”收有94方,分别介绍了其主治和服用法。其中相当数量的方剂不见于宋以前的医籍,并保留有我国较早的麻醉方剂—睡圣散,颇具参考价值。
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
书评  · 73
发表书评
用户头像知书客988735
"伤寒惟有阴证难识,能识阴证,则百发百中。"
2025年07月22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877645
医者行于世,重在精研医术,心怀仁德,方能救死扶伤。不多言,言多则失;不多事,事多则乱。医理是医术的根本,经验是医术的支柱,药方是医术的皮毛,手法是医术的门面。积累万贯家财,不如精通一门医术。所有技艺中既容易入门又最为珍贵的,莫过于研习医道了。 有志向的医者,就能刻苦钻研,最终成就一番事业;没有恒心的人,就会半途而废,沦为庸医。人在初学医术时,认知和判断都未成熟,跟随师长学习,耳濡目染之间,虽然并非刻意模仿,但不知不觉就养成了相似的诊疗习惯。到了二十岁左右,才懂得要自我精进,但积习难改。直到三十岁之后,才少犯大错,常常在开方用药时心生警惕,理论与实际相互印证,晚上反思白天的诊治,今日修正昨日的失误,时常感叹若能得到更好的指导,医术定会更进一步。 诊脉时要专注沉稳,望诊时要细致入微,用药时要谨慎斟酌,施治时要一丝不苟。常见世人贪图速效,滥用虎狼之药,殊不知治病如同抽丝剥茧,急不得也慢不得。真正高明的医术,不在于用药多么猛烈,而在于辨证是否精准。与其追求奇方妙药,不如先把脉象辨明。
2025年07月2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518647
感觉书里有用的东西。但是重复内容太多。
2025年07月20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511972
医道之精微,尽在书中。针砭之要诀,无不详载。细看窦材一生,医术造诣可谓登峰。寒热虚实,表里阴阳,皆能明辨,终成一代大家。病起于身,发于毫末之间,重症源于小恙之始,所以古人说防微杜渐,所有的健康体魄都是日常保养的结果,所有的沉疴恶疾都是小病拖延所致。一针一药,皆是救人之术,良医妙手,解人苦痛。窦材行医多年,深知医者仁心的重要。他强调治病要治本,不能只治标。用药讲究精准,下针必须到位。
2025年07月20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873219
在中国医学的浩瀚星空中,《扁鹊心书》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用的临床价值,照亮了中医发展的道路。这部由南宋医家窦材所著的医学经典,不仅承载着古代医者的智慧结晶,更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。作为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大夫,窦材将其毕生所学倾注于此书,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遗产。 窦材生活在南宋时期,是一位极具创新精神的医家。他敢于突破传统,在继承扁鹊医学思想的基础上,提出了"保扶阳气为本"的独特理论。这种不拘泥于成说的治学态度令人钦佩,尤其在那个尊经崇古的年代更显难能可贵。读其书想见其人,仿佛能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,在油灯下孜孜不倦地记录着临床心得,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医学的赤诚之心。 《扁鹊心书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,在于它将深奥的医理与具体的临床实践完美结合。书中详细记载了各种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,特别是对灸法的运用有着独到见解。当我读到"大病宜灸"的论述时,不禁为古人这种重视外治法的智慧所折服。在抗生素泛滥的今天,重新审视这些古老的治疗方法,反而能获得新的启发。书中关于"黄帝灸法"的记载尤为珍贵,那些精确的取穴方法和操作要领,至今仍在指导着临床实践。 作为一位临床医生,我特别欣赏窦材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。他在书中直言"世有百余种大病,不用灸法、丹药,如何救得性命",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述方式,让人感受到医者仁心的真挚。书中记载的诸多医案,如治疗中风、虚劳等疑难病症的经验,读来既觉亲切又受益匪浅。每当在临床上遇到棘手病例时,翻阅《扁鹊心书》总能获得新的思路。 《扁鹊心书》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医学价值,更在于它展现出的医者情怀。窦材在书中强调"医者当先正己",这种严于律己的精神令人动容。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,重读这部著作,依然能感受到穿越时空的医者仁心。那些朴实的文字背后,是一位老医者对后学的谆谆教诲,是对"大医精诚"的最好诠释。 捧读《扁鹊心书》,仿佛进行一场与古代医圣的对话。书中那些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鲜活的医学智慧,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,更滋养着医者的精神世界。在这个追求速效的时代,窦材强调的"固本培元"思想恰如一剂良方,提醒着我们回归医学的本真。这部著作值得每一位从医者细细品读,它不仅是技术的传承,更是医德的延续。
2025年07月18日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