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371182
2025年07月06日
"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"——这部明代造园大师计成的传世之作,以隽永的文字描绘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至高境界。书中精妙的造园理论、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深沉的审美意蕴,将咫尺天地化为自然的诗篇,让读者得以窥见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栖居。
园冶
知书房
园冶
计成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临池诀
知书房
临池诀
卢携 著
又作《临池妙诀》。唐代卢携编。首叙书法传授源流,谓智永乃王羲之、王献之之后,得其家法,以之传虞世南,虞传陆柬之,陆传其子陆彦远,彦远传携本人。取《翰林隐术》、王羲之《笔势论》、徐浩《论书》、《窦暨字格》、《永字八法势论》等著作,删繁选要,以成此篇。
观钟繇书法十二意
知书房
观钟繇书法十二意
萧衍 著
一卷。书评。南朝梁萧衍撰。全篇仅为两部分,凡二百五十字左右。首论钟繇书法十二意,为:“平,谓横也。直,谓纵也。均,谓间也。密,谓际也。锋,谓端也。力,谓体也。轻,谓屈也。决,谓牵掣也。补,谓不足也。捐赠,谓有余也。巧,谓布置也。称,谓大小也。”而“规矩必周”;次评钟繇、二王书,亦“褒贬大备”。
乐论
知书房
乐论
阮籍 著
三国魏阮籍作。《乐论》继承孔子以来儒家的音乐观念。中国古代乐论正统思想的核心是“和”。《礼记·乐记》中说:“乐者,天地之和也;”宋代理学家程颐概括的更为明确: “礼只是个序,乐只是个和。”这个“和”并不单指狭义的和谐,它包括音乐的性质,音乐美的标准以及音乐的社会作用等等。而且儒家的论乐总是与礼相提并论的,只有礼乐同施,人与人的关系才能相亲相敬。阮籍在《乐论》中完全继承了这种观点,他认为孔子只是开个头,并未举出大概,而他却要细加考察。首先他指出“和”是音乐最高的审美标准,也是圣人、先王制乐的准则。只有合于这个标准,才能实现“移风易俗”的社会功能。在“昔者”与“其后”的比较中,他推出雅乐是“正乐”的范本,因为它“使人无欲,心平气定”,甚至使孔子在齐闻《韶》,竟然“三月不知肉味”。最后归结为“圣人之乐,和而已矣”。儒家之所以这样推崇“平和”及雅乐,因为它符合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——中庸思想;雅乐的内容多以演述文治武功为主,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权威。所谓“礼乐正而天下平”,就是要求礼不能逾其制,乐不能失其声,这样才能尊卑有序,定象平心。阮籍甚至认为,礼乐虽然与时俱变,但“和”的准则却不能改,只要“改其名目,变造歌咏”就行了,其结果必然把雅乐引向公式化概念化的死胡同。与雅乐相对立的是淫声,这是传统音乐思想家所摒弃的“邪音”。值得重视的是, 《乐论》正视淫声是衰末之世的音乐, “乐废则淫声作”,而且这种音乐来自现实,题材广泛,为“百姓”所“安服”。 《乐论》说它“取于近物,同于人间;各求其好,恣意所存;闾里之声竞高,永巷之音争先;儿童相聚,以咏富贵,刍牧负戴,以歌贫贱;君臣之职未废,而一人怀万心也。”淫声虽然违背了和的宗旨,其感染力却远远为雅乐所不及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921285
作者作为当时造园的妙手,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用文字细细道来。屋宇墙径、亭台楼阁、石林花木皆有讲究。花样细节非要认真端详才能分辨其中妙处。编著者的注释翻译、延伸阅读与名家杂论结合历史与园林,引经据典让建筑这样枯燥的知识,有了画面了故事。
园冶
知书房
园冶
计成
知书客293764
园冶,造境之圣典。绝妙、精妙、玄妙!可作画谱看,可作诗品看,亦可作禅机看。得意时宜品,失意时更宜品。文人能会其意,匠人亦能得其法。造园时当读,居园时更当读。筑山不如写山,理水不如画水。一砖一瓦皆见天地,一草一木俱含性情。此法天象地之作,非止土木之事,实乃心印之作!
园冶
知书房
园冶
计成
知书客885350
自春分至芒种时节,终于读完了这部造园经典,前前后后用了两个月。最后两章讲铺地与栏杆的用法,都是匠人常用的手法,略看一遍就记住了。计成能把叠山理水的门道说得这么清楚,连花木的栽种方位都定下规矩。现在的人照着他的法子造园子,三百年过去还是那么好看。一个工匠能写出这样的书,实在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。壬寅初夏明远写在苏州。
园冶
知书房
园冶
计成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