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324597
2025年08月01日
"八桂挺秀以凌霜,五芝含秀而晨敷"——《甘泉赋》以瑰丽辞藻构筑的琼楼玉宇间,流淌着汉代大赋的雄浑气韵,杨雄笔下的甘泉宫既是人间仙境的绮丽写照,更暗含对王道政治的深沉期许,其文字如璇室瑶台般璀璨夺目,在铺彩摛文的表象下,隐现着讽谏之旨的智慧光芒。
甘泉赋
知书房
甘泉赋
扬雄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校猎赋
知书房
校猎赋
扬雄 著
汉赋。西汉扬雄作。始见于《汉书·扬雄传》,题作《校猎赋》,萧统《文选》题为《羽猎赋》,后人多从之,又略见于《艺文类聚》66卷。是汉赋中以描写畋猎为内容的代表作品之一。赋前有序文,申明作赋的缘由是因为汉成帝的校猎之举“太奢丽夸诩”,不合圣王礼制,故作此赋以表讽谏之意。赋的正文可分3部分,开头部分即显现出赋颂的特点,把汉代皇帝与三皇五帝相比埒,为其歌功颂德。中间部分是主体,大事铺张夸饰,状写天子校猎时的壮观盛况群象飞动,画面壮阔,如写围猎之状说:“移围徙阵.浸淫蹴部,曲队坚重,各按部伍:壁垒天施神扶电击,逢之则碎,近之则破,鸟不及飞兽不及过·军惊师骇,刮野扫地。及至罕车飞扬,武骑聿皇,蹈飞豹,绢枭阳,追天宝,出一方,\"其描绘校猎阵容的整肃,斗士的英武搏击的迅猛,以及飞禽走兽的狼狈不堪,都极其生动.形象鲜明,富于艺术感染力。赋的结尾部分写汉天子翻然悔悟,决心“立君臣之节,崇贤圣之业”,于是罢猎而去“回轸还衡,背阿房,反未央”。显然扬雄的《羽猎赋》,其结构体制和表现方法,都模仿司马相如的《子虚赋》和《上林赋》。司马相如的赋“苞括宇宙,总览人物”(司马相如语),扬雄的赋“必推类而言,极丽靡之辞”(扬雄语)。《羽猎赋》可与《子虚赋》、《上林赋》比美,惟其所处时代已是西汉末路一味炫耀帝国声威显然有谀美之嫌。扬雄晚年也认识到这种“劝百而讽一,曲终而雅奏”的作品并不足取。
三都赋
知书房
三都赋
左思 著
中国古代骈赋。西晋左思作。分《蜀都赋》、《吴都赋》、《魏都赋》三篇。前二篇假设西蜀公子与东吴王孙争相称颂三国时蜀都益、吴都建业的形势、物产、宫室情况,末一篇则由魏国先生盛赞魏都建设及魏国政治措施,强调立国根本在于政治设施而不在自然条件。写于左思青年至中年时期,据传历时10载。左思(约250—约305),字太冲(一作泰冲),齐国临淄(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)人,西晋太康时期诗人。家贫寒,晋武帝时,其妹芬以才名被选入宫,乃举家迁入京师。官至秘书郎。后辞官退隐,专攻典籍。数岁病卒。左思在当时就有文名,但其作品流传下来的仅有赋3篇(《齐都赋》、《三都赋》、《白发赋》)、诗14首。其中以《三都赋》和《咏史》诗最负盛名。
浮生六记
知书房
浮生六记
沈复 著
《浮生六记》是清朝长洲人沈复(字三白,号梅逸)著于嘉庆十三年(1808年)的自传体散文。《浮生六记》最早以稿本流传,杨引传于苏州冷摊上购得仅存前四卷〈闺房记乐〉、〈闲情记趣〉、〈坎坷记愁〉、〈浪游记快〉的残本,托付在上海申报馆工作的妹夫王韬在清光绪四年(1878年)出版,收入《独悟庵丛钞》中,乃此书初刻本。卷首有管贻萼、潘麐生所题的诗,以及杨引传的序、王韬跋。其后各版本皆以之为底本。民国24年(1935年)上海世界书局《美化文学名著丛刊》中的《浮生六记足本》,将王均卿在冷摊购得的第五、六卷〈中山记历〉、〈养生记道〉载入。1970、80年代,台湾学者吴幅员、杨仲揆及中国学者陈毓罴等人先后考证王均卿购得的两卷为伪作,今已成学术界共识。伪作者为黄楚香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349739
暮春时节,窗边细读《甘泉赋》,旬日乃竟。扬雄铺采摘文,极尽夸饰,描摹宫室之壮丽,铺陈天子之威仪,可谓辞藻赡富。然细味之下,终觉雕琢过甚,反失天然之趣。汉赋之弊,大抵如此。惟"翠玉之树,红罗之英"诸语,尚有清新之气,读之令人神往。壬寅春杪墨禅记于枕书轩。
甘泉赋
知书房
甘泉赋
扬雄
知书客714754
乙巳初春得览扬雄《甘泉赋》,阅旬日而竟。铺陈夸饰,动辄千言,徒以"甘泉"为题,实则极写宫室之美,郊祀之盛,堆砌辞藻,殆同獭祭。所谓"劝百讽一"者,终不免谀颂之讥。以子云之才,而作此等侍从文字,诚为可惜。昔人谓其"悔其少作",吾于《甘泉》一篇尤信之。丙午花朝日,孤山樵子批于西泠寓斋。
甘泉赋
知书房
甘泉赋
扬雄
知书客426470
有人从《甘泉赋》中看到对宫廷生活的赞美。有人感受到描写技巧的精妙。但我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,总觉得这文章写得太过刻意。每个字都在炫耀文采,反而让人感觉不真实。那些华丽的词藻堆砌在一起,像是在表演,不像在表达。两千年前的文学作品,现在读起来总觉得隔了一层。时代变了,我们真的还需要为这样的"雅颂"感动吗?
甘泉赋
知书房
甘泉赋
扬雄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