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195455
2025年09月03日
左思的《娇女诗》像一束光,猝不及防地照进千年后的书房。读这首诗时,总忍不住想:原来西晋的文人父亲,和今天的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。那些对女儿笨拙又真挚的描写,那些藏不住的自豪与宠溺,分明就是现代朋友圈晒娃的鼻祖。 "吾家有娇女,皎皎颇白皙",开篇就带着掩不住的笑意。左思这位以《三都赋》闻名的大文人,此刻不过是个普通的父亲。他细细描摹小女儿的模样,写她"小字为纨素",写她"口齿自清历",甚至不厌其烦地记录她梳头时"鬓发覆广额"的可爱模样。这些琐碎的细节里,藏着最动人的父爱。读到这里,总让人会心一笑——原来古今父亲夸起女儿来,都是一个套路。 诗中那些生活场景的描摹尤其鲜活。"其姊字惠芳,面目粲如画",姐妹俩一个"轻妆喜楼边",一个"临镜忘纺绩",活脱脱就是现代姐妹花的日常。左思笔下的女儿们会因玩耍弄脏衣裳,会偷偷模仿大人化妆,会为了一点小事争执。这些画面跨越千年依然栩栩如生,让人不禁感叹:小女孩的天性,原来从未改变。 最打动人的是诗中流露出的那种骄傲与纵容。"明朝弄梳台,黛眉类扫迹",明明是在写女儿化妆技术拙劣,却透着满满的宠溺;"浓朱衍丹唇,黄吻烂漫赤",看似调侃,实则自豪。这种带着笑意的描写,比任何直白的赞美都更有力量。左思不避讳写女儿的调皮,甚至带着欣赏记录她们的任性,这种教育观念放在今天都算开明。 细读会发现,这首诗的珍贵不仅在于内容,更在于视角。在男性主导的文学传统里,如此细致地描写女儿日常,本身就是一种突破。左思用他的笔,为两个普通女孩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永恒的身影。这让人想起现代父亲们发在社交网络上的育儿日记,同样是打破常规的记录。 诗中最动人的是结尾处:"任其孺子意,羞受长者责。"左思坦然承认自己对女儿的溺爱,这种坦诚反而让诗作更有温度。读到这里,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一个场景:严厉的长辈正要责备玩闹过火的女孩们,身为父亲的左思却笑着挡在前面。这样的画面,放在哪个时代都令人动容。 掩卷沉思,《娇女诗》之所以能穿越时光打动今天的读者,正是因为它记录的是最本真的亲情。左思用他的才华,将平凡的父爱升华为永恒的诗篇。当我们读着这些文字时,不仅看到了西晋的一对姐妹,也看到了所有被父亲宠爱着的女儿们的影子。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,正是古典文学最珍贵的馈赠。 夜深人静时重读这首诗,总会被其中流淌的温暖感染。左思可能没想到,他随手写下的生活片段,会成为千年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窗口。而最奇妙的是,透过这些文字,我们看到的不是历史的隔阂,而是情感的相通。这大概就是好诗的力量——它能让不同时空的人们,在某个瞬间心灵同频。
娇女诗
知书房
娇女诗
左思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伯牙琴
知书房
伯牙琴
邓牧 著
宋末元初邓牧著。一卷。以“伯牙鼓琴”故事作为书名,是因作者认为知音难遇,故以俞伯牙自命,希望世人能像钟子期那样“被琴绝弦”,理解和接受他的思想。原有诗文六十余篇,现仅存文三十一篇、诗十三首。自序中称知音难觅,故托“伯牙鼓琴”故事以为书名。书中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初步的民主思想。《君道》、《吏道》诸篇对封建帝王和贪官酷吏进行了大胆的抨击,对人民的反抗斗争深表同情,说:“夫夺其食,不得不怒;竭其力,不得不怨。人之乱也,由夺其食;人之危也,由竭其力。”《二戒》篇影射元统治者为“狗”,指出人不能对“狗”妥协。《见尧赋》等篇幻想恢复尧舜时代“君民间相安无事”的长治久安社会,提出“废有司,去县令,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”的社会理想。有《知不足斋丛书》本,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张岂之、刘厚祜标点本。
风赋
知书房
风赋
宋玉 著
先秦辞赋。旧题战国楚宋玉作。后人或疑为伪托。旧题战国时代楚人宋玉撰。见于《文选》卷13。这是一篇巧妙的讽谏性作品,借楚王和宋玉的问答,展开关于“风”的文章。分别描写了两种不同的风,即“大王之雄风”和“庶人之雌风”。汉司马迁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说:“屈原既死之后,楚有宋玉、唐勒、景差之徒者,皆好辞而以赋见称。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,终莫敢直谏。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诠赋》说:“及灵均唱《骚》,始广声貌。然赋也者,受命于诗人,拓宇于《楚辞》也。于是荀况《礼(赋)》、 《智(赋)》,宋玉《风(赋)》……,爰锡名号,与诗画境,六义附庸,蔚成大国。遂客主以首引,极声貌以穷文,斯盖别诗之原始,命赋之厥初也。”
何水部集
知书房
何水部集
何逊 著
别集名。南朝梁何逊(郯城人)作。逊曾官水部员外郎,故名。原集久佚,明薛应旗有辑本2卷。又明张燮辑本3卷,附录1卷。因逊曾为庐陵王室记室,故又名《何记室集》。又明张溥辑本合为一卷。凡赋、笺、书共11篇,乐府4首,诗97首,联句16首。1980年,中华书局据张燮本排印,作了校刊,名《何逊集》。增佚诗4首,序跋3篇。逊早年即以诗文著称,其文与刘孝绰并见重,当时谓之“何刘”,其诗与阴铿颇相似,后人谓之“阴何”。集中所存100余首诗,多为赠答及纪行之作,写景抒情皆精妙,语言清新隽美,明净自然,颇有谢朓风致,但乏风骨,比较平弱。《临行与故游夜别》、《赠诸游旧》、《与胡兴安夜别》等诗,是其优秀之作,情真意切,耐人寻味,其中写景诸联,细致精当,工于炼字,颇有唐诗的境界格调。清沈德潜《古诗源》称其“情辞宛转,浅语俱深”。诗中有不少写景名句如“岸花临水发,江燕绕樯飞(《赠诸游旧》),“野岸平沙合,远山远雾浮”(《慈姥矶》)等,向为后人称道。杜甫极推许其诗,《解闷》诗中云“颇学阴何苦用心”。另集中所存少量辞赋和骈文,无显著特色,成就远不及其诗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374484
娇女诗,一首燃烧生命的战歌!快意、通达、震撼!可清晨读,可深夜读;可单独品,亦可与人生对照读。失意时当读,得意时更当读。男儿读罢添豪气,女儿读来长志气。落魄时需读,腾达时更需读。靠天不如靠己,做梦不如追梦。追梦之道!字字如刀,句句似火,读罢只觉胸中激荡,恨不能立刻仗剑走天涯。谁说女子不如男?此诗一出,天地变色!
娇女诗
知书房
娇女诗
左思
知书客985214
左思《娇女诗》铺陈幼女憨态,看似天真可喜,细读却觉刻意造作。诗人以繁复笔法描摹梳妆、嬉戏等琐事,与其说是流露父爱,不如说是炫才逞技。那些"明朝弄梳台""黛眉类扫迹"的工笔刻画,倒像是文人案头的玩物,而非有血有肉的童真。这般矫揉造作的诗篇,竟被后人奉为咏女名作,可见六朝文士对雕琢辞藻的痴迷已蒙蔽了真性情的眼睛。
娇女诗
知书房
娇女诗
左思
知书客466750
偶得《娇女诗》于冷摊,紫薇花谢时始读,桂子香中日竟卷。左思为女赋篇,字字从心坎流出,舐犊之情跃然楮墨。俗语云"弄瓦之喜",然观其"垂涕顾之"等句,犹见深情过于郎罢者。古今为儿女作诗文者多矣,能令人抚卷泫然若此者鲜矣。唯觉"红妆素裹"之句稍涉秾艳,不类贫居口吻,或当时实况,未可知也。庚子深秋观堂漫笔于西窗下。
娇女诗
知书房
娇女诗
左思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