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书房

左思的《娇女诗》像一束光,猝不及防地照进千年后的书房。读这首诗时,总忍不住想:原来西晋的文人父亲,和今天的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。那些对女儿笨拙又真挚的描写,那些藏不住的自豪与宠溺,分明就是现代朋友圈晒娃的鼻祖。 "吾家有娇女,皎皎颇白皙",开篇就带着掩不住的笑意。左思这位以《三都赋》闻名的大文人,此刻不过是个普通的父亲。他细细描摹小女儿的模样,写她"小字为纨素",写她"口齿自清历",甚至不厌其烦地记录她梳头时"鬓发覆广额"的可爱模样。这些琐碎的细节里,藏着最动人的父爱。读到这里,总让人会心一笑——原来古今父亲夸起女儿来,都是一个套路。 诗中那些生活场景的描摹尤其鲜活。"其姊字惠芳,面目粲如画",姐妹俩一个"轻妆喜楼边",一个"临镜忘纺绩",活脱脱就是现代姐妹花的日常。左思笔下的女儿们会因玩耍弄脏衣裳,会偷偷模仿大人化妆,会为了一点小事争执。这些画面跨越千年依然栩栩如生,让人不禁感叹:小女孩的天性,原来从未改变。 最打动人的是诗中流露出的那种骄傲与纵容。"明朝弄梳台,黛眉类扫迹",明明是在写女儿化妆技术拙劣,却透着满满的宠溺;"浓朱衍丹唇,黄吻烂漫赤",看似调侃,实则自豪。这种带着笑意的描写,比任何直白的赞美都更有力量。左思不避讳写女儿的调皮,甚至带着欣赏记录她们的任性,这种教育观念放在今天都算开明。 细读会发现,这首诗的珍贵不仅在于内容,更在于视角。在男性主导的文学传统里,如此细致地描写女儿日常,本身就是一种突破。左思用他的笔,为两个普通女孩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永恒的身影。这让人想起现代父亲们发在社交网络上的育儿日记,同样是打破常规的记录。 诗中最动人的是结尾处:"任其孺子意,羞受长者责。"左思坦然承认自己对女儿的溺爱,这种坦诚反而让诗作更有温度。读到这里,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一个场景:严厉的长辈正要责备玩闹过火的女孩们,身为父亲的左思却笑着挡在前面。这样的画面,放在哪个时代都令人动容。 掩卷沉思,《娇女诗》之所以能穿越时光打动今天的读者,正是因为它记录的是最本真的亲情。左思用他的才华,将平凡的父爱升华为永恒的诗篇。当我们读着这些文字时,不仅看到了西晋的一对姐妹,也看到了所有被父亲宠爱着的女儿们的影子。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,正是古典文学最珍贵的馈赠。 夜深人静时重读这首诗,总会被其中流淌的温暖感染。左思可能没想到,他随手写下的生活片段,会成为千年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窗口。而最奇妙的是,透过这些文字,我们看到的不是历史的隔阂,而是情感的相通。这大概就是好诗的力量——它能让不同时空的人们,在某个瞬间心灵同频。
娇女诗
娇女诗
娇女诗
左思  著
立即阅读

推荐阅读

精选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