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154092
2025年09月03日
当你翻阅邓椿的《画继》,期待看到宋代画坛的璀璨星河,却发现不过是一本充斥着个人偏见的收藏目录。他告诉你:"画之六法,气韵生动为先",却用整整十卷的篇幅记录那些讨好权贵的画师;他标榜"写生最是难事",却对真正突破传统的写意画家嗤之以鼻。翻开那些评语,字里行间都是对宫廷画师的谄媚,对民间画家的傲慢。那些被历史记住的大家,在他笔下不过是"笔墨粗疏""不合古法"的末流。 更可笑的是,他一边高呼"书画清玩",一边不厌其烦地记录每一幅画的收藏者、交易价格。当你期待看到艺术评论时,扑面而来的却是市侩气十足的账本。那些本该闪耀的艺术灵魂,在他笔下沦为待价而沽的商品。他将绘画史硬生生写成了权贵的收藏史,将艺术的尊严践踏在名利场中。 最令人作呕的是他那套道貌岸然的评判标准。他批评李公麟"过于写实",却对徽宗那些矫揉造作的院体画推崇备至;他贬低苏汉臣"笔墨粗野",却对蔡京那些附庸风雅的藏品大加赞赏。这不是艺术史,这是一部戴着文人面具的势利眼日记。翻开这本书,你看到的不是宋代绘画的辉煌,而是一个趋炎附势者的丑陋嘴脸。
画继
知书房
画继
邓椿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草书状
知书房
草书状
萧衍 著
一篇。书论。南朝梁萧衍撰。此篇同《与陶弘景论书》、《观钟繇书法十二意》等,俱为愿人从中取法之论。是篇对草书技巧提出一些精到的看法。篇中首先论述草书的产生,说: “昔秦之时,诸侯争长,简檄相传,望烽走驿,以篆、隶之难不能救速,遂作赴急之书,盖今草书是也。”对草书作了如下说明:“疾若惊蛇之失道,迟若渌水之徘徊。缓则鸦行,急则鹊厉,抽如雉啄,点如兔掷。乍驻乍引,任意所为。或粗或细,随态运奇,云集水散,风回电驰。”
声无哀乐论
知书房
声无哀乐论
嵇康 著
晋人嵇康著,从声音本性与情感特征的关联上研究音乐本质的著作。同阮籍一样,他们都去探究追寻“乐”的“自然”本体;与阮籍不同的是:嵇康从“养生论”角度去发掘,而“养生论”在阮籍的乐论中没有什么地位。嵇康认为音乐可以养生,而养生的根本在于精神上的和,因此,嵇康认为音乐的本质就是“和”。《声无哀乐论》的直接理论基础是他的养生论。这种养生,与道家“全身保生”的养生不同,主要是“养神”即培养个体人格的独立性。但是,《声无哀乐论》又不是以“养生”为直接出发点的。他的直接出发点在于“养生”后面的“本体”——“和”。“和”不仅是“养生”而且也是“乐”的“本体”。人体有盛衰,“和”不变;音乐有“五音”,“和”常存。“乐”的“本体”—“和”,是永恒的常驻不变的,它本身没有欢乐与悲哀可言。人之所以感到似乎“乐”有“哀乐”,是把现象与本体混为一谈了。在嵇康看来,“哀乐”是人的情感的体现,是情感的特征,与“乐”的“本体”不是一回事,“心之与声,明为二物”。但又有一定的联系。”和声无象,而哀心有主。”如果你高兴了,就从“和声”中听到欢乐;如果你悲哀了,就从“和声”中听到忧愁。其实,“和声”还是“和声”,它并不改变本性,还是如风一样,自由吹拂。至于你感到“哀乐”那是你的情感使然,并非声音使你“哀乐”。这一点,在美学上有重要价值。它强调了主体自身情感状态在审美和艺术欣赏中的重要作用,以及审美感受的个体差异现象。“声无哀乐”而人能感受哀乐,人有哀乐却不能改变声音,正说明声音超越了哀乐,不被哀乐所局限。这正是艺术的本质。就是要使艺术超出有限而达到无限,使“至和之声,无所不感”,“兼御群理,总发众情。”
六体书论
知书房
六体书论
张怀瓘 著
书学论著。唐代张怀瓘著。一卷。为奏御之作。论述大篆、小篆、八分、隶书、行书、草书等六种书体的特点、创始者、代表书家。其后论述执笔之法,认为“若执笔浅而坚,掣打劲利,掣三寸而一寸着纸,势有余矣;若执笔深而束,牵三寸而一寸着纸,势已尽矣。”甚为精当。是书陈振孙在《直斋书解题》中作《六体论》。所著六体为大篆、小篆、八分、隶书、行书、草书。叙述各书体源流,评论各体体势特点,颇精要。认为大篆法于鸟迹,史籀所造,李斯、蔡邕嗣之。其体势若鸾凤奋飞,虬龙掉尾,或花萼相承,或柯叶敷畅,劲直如矢,宛曲若弓,谓小篆乃李斯所造,曹喜、蔡邕为嗣。镂纤屈盘,鳞羽参差,其势飞腾,其形端俨。谓八分为王次仲所造,体骨雄异,贵异尚奇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921323
"画者,文之极也"——邓椿在《画继》中这一论断,道尽了中国文人画与诗意交融的美学精髓,这部宋代绘画史论不仅记录了北宋熙宁至南宋乾道年间的画坛盛况,更以"以文入画"的独特视角,构建起一座跨越时空的艺术精神桥梁。
画继
知书房
画继
邓椿
知书客919023
吾于庚子岁杪读邓椿《画继》,匝月而竟。其中卷六至卷十,但择名手品评细味,其余亦一涉猎而已。邓君以区区一书继《图画见闻志》,上追圣宋画史,下开后世文心,其志诚可嘉也。观其拾遗补阙,排比成编,使许多画林轶事不致湮灭,尤见用心之深。立言如此,足令后学知艺事之重,岂非发人深思者耶?辛丑元夕灯下漫记。
画继
知书房
画继
邓椿
知书客194269
妙哉,画史之绝唱!快观、慢观、颠观、倒观,皆能动心。清晨可读,黄昏亦可读。行家能品其妙,初学者亦能获益。得意时需赏玩,失意时更需放怀其间。临摹不如神会,神会不如心印。方寸之间,竟藏万里江山!此乃天机画本,非为规矩书也。一笔败天下,亦能成千古,写意如此,真画者三昧也!
画继
知书房
画继
邓椿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