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751292
2025年09月04日
医道玄门,岐黄奥义,千年传承,尽在《难经》。一卷八十一难,半部中医史;一位扁鹊公,半部医家魂。翻开这本薄薄的竹简,扑面而来的不仅是草药的芬芳,更有先贤智慧的灵光。在当代中医学院的教学楼里,依然能听到教授们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讲解着"寸口脉法"的精妙,而真正让《难经》活起来的,是那些临床诊室里将古老智慧化为现代疗效的实践者。 第一次完整阅读《难经》是在一个春日的午后,阳光透过诊室的窗棂,在泛黄的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最令我震撼的是第三十六难关于"三焦"的论述,寥寥数语却道尽人体气化之玄机。这让我想起在京都参观汉方药局时,看到日本医师仍在使用"三部九候"诊法的情景。有趣的是,日本汉方虽源自中医,却完整保留了唐宋时期的诊疗方式,而《难经》正是这些古老医术的理论源头。扁鹊创造性地将《黄帝内经》的深奥理论转化为八十一个临床问题,如同八十一级台阶,引领后学者循序渐进地攀登医道高峰。 扁鹊笔下的脉诊学说尤为精妙。在第十四难中,他将复杂的脉象比作"琴弦",用"浮沉迟数"这样生动的词汇描述脉象变化,让抽象的医学概念顿时鲜活起来。这让我联想到现代心脏超声检查时跳动的图像,古今医者追求的都是对人体生命韵律的精准把握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十三难关于"奇经八脉"的论述,其中对"冲脉"的阐释,与现代医学发现的血液循环系统有着惊人的契合。每当在临床遇到疑难杂症时,重读这些文字总能获得新的启发。 最令人叹服的是《难经》展现的系统思维。扁鹊不囿于具体病症,而是构建了一个"天人相应"的整体医学观。在第六十二难中,他将五脏与五行、五方、五色相联系,这种多维度的思考方式,恰恰是现代医学正在重新认识的整体疗法。记得有位老中医说过:"读《难经》如饮醇酒,初尝苦涩,细品回甘。"确实,那些看似简单的问答背后,藏着对人体奥秘的深刻洞察。 在当代基因组学大行其道的今天,《难经》提出的"上工治未病"理念显得尤为超前。第七十七难关于"养生"的论述,读来就像是为现代人量身定制的健康指南。每当看到患者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疾病时,总会想起扁鹊的谆谆告诫。有趣的是,现在西方医学界推崇的"预防医学",与两千年前《难经》的主张不谋而合。 医道传承,薪火相继。从扁鹊到张仲景,从孙思邈到李时珍,《难经》开创的问难体例成为中医传承的重要范式。那些简洁有力的问答,不仅传递着医学知识,更蕴含着辩证思维的火种。在数字化医疗快速发展的今天,重读《难经》总能让人获得返璞归真的智慧。或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——它永远能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
难经
知书房
难经
扁鹊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小品方
知书房
小品方
陈延之 著
原名《经方小品》,医方著作。陈延之撰。约成书于南北朝宋孝建元年至永徽元年 (454—473)。书名之 “经方”源自 《汉书 ·艺文志》,“小品”之义则取自佛家典籍 “小品般若”(亦译作《小品经》)。原书久佚,历代无刊本,其逸文多存于中、日古典医著《外台秘要》、《医心方》等书中。1983年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高文柱《小品方辑校》。1984年在日本前田育德会尊经阁文库发现有本书序言及卷1大部分内容的日本古卷子抄本残卷。
本草纲目
知书房
本草纲目
李时珍 著
《本草纲目》是一部集中国16世纪以前本草学大成的著作,明代万历六年(1578年)定稿,万历二十三年(1596年)在南京正式刊行,作者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、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李时珍。此著收录于《四库全书》,为子部医家类。全书共190多万字,载有药物1892种,收集医方11096个,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,分为16部、60类。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,结合作者长期学习、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,经过实践和钻研,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。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,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,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,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,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。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。
本草经集注
知书房
本草经集注
陶弘景 著
中国古代本草学著作。陶弘景约撰于南北朝南齐永元二年 (500) 前后。本书是南北朝时期全面整理注释《神农本草经》的著作,历代无刊本,现仅存隋唐时期写本残卷2种,其一出土于敦煌,存卷一 “序例”部分,曾于1915年题名 《开元写本本草经集注序录残卷》影印入 《吉石庵丛书》,1955年上海群联出版社题名为 《本草经集注》再次影印。其二出土于新疆吐鲁蕃,仅存燕屎等4种药物残文。其内容除《神农本经》365种药物之外,又增入了《名医别录》所载药物365种,共730种。书中补充了原书“序例”部分,并创用了“诸病通用药”的体例,便于药物检索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486944
古医书,读来如坠雾中。似懂非懂,似悟非悟。可正着读,可反着读,可逐字抠,可囫囵吞。清醒时读,昏沉时也读。医家可钻研,常人可琢磨。疑难杂症时求解,百思不解时求解。背方不如懂方,懂方不如用方。用方之道!这《难经》着实难啃,每每翻看,总觉在迷宫里打转,偏又放不下。
难经
知书房
难经
扁鹊
知书客945778
读了两个月才把《难经》翻完。前头讲脉象的部分还能看懂,后面的针灸治法就囫囵吞枣过去了。这本书确实把诊脉的道理讲透了,可有些说法实在绕,非得反复琢磨才明白。古人写医书总爱藏着掖着,不像现在的教材掰开了揉碎了讲。不过话说回来,要不是这么简略,后世也不会出那么多注解本了。甲辰初夏于诊余翻阅,随手记之。
难经
知书房
难经
扁鹊
知书客564010
医书至宝。妙绝、高绝!从头读可,挑着读也可。头疼时能看,精神好时也能看。老中医能得启发,新手也能涨见识。治大病时该翻,防小病时也该翻。求医不如懂医,懂医不如通医。治病之理!扁鹊把难处说透,把法子写明。八十一问,句句要害。学透它,救人救己。别光背汤头歌,要懂为什么。这才是真本事!
难经
知书房
难经
扁鹊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