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816988
2025年08月01日
【书评】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中"越名教而任自然"一语,恰为整部《嵇中散集》劈开混沌的精神利刃,魏晋风骨的凛冽锋芒尽在此七字间。那些散落在《养生论》的玄思、《声无哀乐论》的辩证、《琴赋》的孤绝,皆化作竹林间飒飒作响的广陵余音,千载之下犹见其"手挥五弦,目送归鸿"的傲岸风神。此集非但是中古思想史上一座突兀的孤峰,更似青白眼留给浊世的一道永久诘问——当灵魂被迫与铁笼共舞时,我们究竟该折断翅膀适应枷锁,还是如嵇叔夜般,宁以玉碎完成对生命原初形状的终极忠诚?
嵇中散集
知书房
嵇中散集
嵇康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上林赋
知书房
上林赋
司马相如 著
汉赋。司马相如作。《史记》,《汉书》的司马相如传将《子虚赋》、《上林赋》连成一气,南朝梁代萧统编《文选》,始分为两篇,《子虚赋》收入卷7,《上林赋》收入卷8。据《西京杂记》所载,司马相如写此赋时,“意思萧散,不复与外事相关。控引天地,错综古今,忽然如睡,跃然而兴,几百日而后成”。可见其构思之苦。《上林赋》与《子虚赋》同为汉赋代表作,其内容上承《子虚赋》所述,当子虚、乌有二先生互相夸耀楚、齐时,亡是公以天子代表的身份,申明诸侯国应纳贡述职的道理,又极力渲染了天子上林苑的广阔和天子出猎的壮观。然后,笔锋一转,叙述天子对“大奢侈”幡然省悟,命令“解酒罢猎”,使子虚、乌有“愀然改容”,有所悔过。刘勰曾说:“相如《上林》,繁类以成艳。”(《文心雕龙·诠赋》)而明人王世贞则在其《艺苑卮言》中说,司马相如此赋“材极富,辞极丽,而运笔极古雅,精神极流动,意极高,所以不可及也”。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本传指明:因司马相如在梁地作《子虚赋》受到汉武帝召见,他便“请为天子游猎之赋”,以《上林赋》进呈,所以一般都将这两篇赋视为正续篇,往往一并论之。
阮籍集
知书房
阮籍集
阮籍 著
三国魏阮籍著。又称《阮步兵集》、《阮嗣宗集》。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前后变化较大。《乐论》大约写成于正始初年(正始年始于240年,终于248年),继承了儒家的礼乐观,强调礼乐的教化作用,认为“礼逾其制,则尊卑乖;乐失其序,则亲疏乱”。《通易论》、《通老论》写成于正始年间,强调儒道合流,名教与自然相结合,主张“臣之求君,阴之从阳”(《通易论》),认为名教的基础在于自然,理想社会应当无为而治,“君臣垂拱”(《通老论》)。《大人先生传》、《达庄论》写于正始之后,全面继承了老庄思想,认为自然、天地、万物同为一体,皆一气之盛衰;善恶、是非、死生都无所区别;理想的人生应当无慧无求,顺应自然,“恬于生而静于死”(《达庄论》);认为今日士大夫恪守礼教当与裤中之虱无异;理想的社会形态应当无君臣、无礼法。现存最早版本是明嘉靖间陈德文、范钦刻本,此外还有天启、崇祯间张燮编《七十二家集》本,明末张溥辑《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》本,清严可均辑入《全三国文》本(1958年中华书局重印)等。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陈、范本为底本校勘出版两卷本,上卷文,下卷诗。
浮生六记
知书房
浮生六记
沈复 著
《浮生六记》是清朝长洲人沈复(字三白,号梅逸)著于嘉庆十三年(1808年)的自传体散文。《浮生六记》最早以稿本流传,杨引传于苏州冷摊上购得仅存前四卷〈闺房记乐〉、〈闲情记趣〉、〈坎坷记愁〉、〈浪游记快〉的残本,托付在上海申报馆工作的妹夫王韬在清光绪四年(1878年)出版,收入《独悟庵丛钞》中,乃此书初刻本。卷首有管贻萼、潘麐生所题的诗,以及杨引传的序、王韬跋。其后各版本皆以之为底本。民国24年(1935年)上海世界书局《美化文学名著丛刊》中的《浮生六记足本》,将王均卿在冷摊购得的第五、六卷〈中山记历〉、〈养生记道〉载入。1970、80年代,台湾学者吴幅员、杨仲揆及中国学者陈毓罴等人先后考证王均卿购得的两卷为伪作,今已成学术界共识。伪作者为黄楚香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989514
《嵇中散集》十卷,后人所辑,虽残缺失次,然吉光片羽,尤足珍贵。其文峻烈清刚,言必己出,如孤松之独立,绝无媚世之态。至若《养生》《声无哀乐》诸论,析理精微,文采斐然,虽玄学论辩之作,而情理兼胜。康之为人,抗志尘表,终以刚肠取祸。读其集者,当不仅赏其文辞之妙,尤当慕其气骨之坚。魏晋风流,于此可见一斑。
嵇中散集
知书房
嵇中散集
嵇康
知书客791617
神作,魏晋风骨尽在此书。痛快、酣畅、过瘾!可以正着读,可以倒着读。能完整读,也能片段读。高兴时读,不开心时也读。聪明人能懂,普通人也能懂。失意时要读,得意时也要读。崇拜嵇康不如理解嵇康,理解他不如成为他。成为嵇康太难,但读他的书就能靠近他的精神。这是一道门,通向自由的门!
嵇中散集
知书房
嵇中散集
嵇康
知书客873115
众人谈论嵇康大多只看到他的叛逆和悲剧,我却在意他面对强权时的不妥协。读《嵇中散集》,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不愿同流合污的孤傲,但我更注意到他明知必死仍坚持自我的清醒。当权者不会容忍异见者,何况是被当众驳了面子的司马昭。他的死不是一时冲动,是一次清醒的选择。每次读到这些文字,都觉得沉甸甸的。
嵇中散集
知书房
嵇中散集
嵇康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