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生殿
长生殿
洪昇

长生殿

洪昇  

《长生殿》是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传奇(戏剧),共二卷。该剧定稿于康熙二十七年(1688年)。全剧共五十出。前半部分写唐明皇、杨贵妃,长生殿盟誓,安史乱起,马嵬之变,杨贵妃命殒黄沙的经过。后半部分大都采自野史传闻,写安史之乱后玄宗思念贵妃,派人上天入地,到处寻觅她的灵魂;杨贵妃也深深想念唐明皇,并为自己生前的罪愆忏悔。他们的精诚感动了上天。在织女星等的帮助下,终于在月宫中团圆。《长生殿》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、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,导致王朝几乎覆灭。剧本虽然谴责了唐明皇的穷奢极侈,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的同情,间接表达了对明朝统治的同情,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。
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
书评  · 79
发表书评
用户头像知书客643462
年纪越大,越能体会到古典戏曲的精妙之处。翻开《长生殿》的时候,我常常在想,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我们是否还懂得欣赏这种需要静下心来品味的艺术?洪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的爱情,在现代人看来或许过于理想化,但正是这种纯粹,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。 前两天重温第三十八出《惊变》,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长生殿中盟誓的场景让我眼眶发热。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老一辈人总说"戏如人生"。这出戏里,洪昇把最美好的爱情定格在了最绚烂的瞬间,就像把一朵盛开的牡丹永远留在了画卷上。这种艺术处理,比现代影视剧中那些轰轰烈烈的爱情戏码要高明得多。 那一刻,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伟大。它不仅仅是娱乐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。我们总说要保护传统文化,但真正能静下心来欣赏一出完整戏曲的人却越来越少。年轻人追逐着快餐式的娱乐,却错过了真正的艺术瑰宝。就像剧中的李隆基,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,我们是否也要等到这些传统艺术消失时才会后悔? 现代人追求视觉刺激,讲究节奏明快,却往往忽略了戏曲中那些细腻的情感表达。《长生殿》里一个眼神、一个转身都能传递千言万语,这种含蓄之美,是现在那些直白露骨的表演永远无法企及的。我们给下一代报各种兴趣班,却很少带他们去看一场真正的戏曲演出,这难道不是一种文化传承的缺失吗? 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,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。就像剧中的"霓裳羽衣曲",不是简单地听个调子就能体会其中韵味。洪昇笔下的爱情之所以动人,正是因为他在细节处下足了功夫。每一个动作、每一句唱词都经过精心设计,这种精益求精的艺术态度,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显得尤为珍贵。 小时候看戏总觉得冗长乏味,更爱看那些热闹的武打片。长大后才发现,原来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腔里,藏着最深刻的人生智慧。《长生殿》教会我们的,不仅是忠贞的爱情观,更是一种处世哲学。在权力与爱情的选择中,在享乐与责任的天平上,洪昇用戏剧的形式给出了最动人的答案。我想,这就是经典永恒的魅力所在,它永远能在不同时代的人心中激起共鸣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716595
洪昇的《长生殿》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为主线,穿插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,结构宏大而严谨。作品中既有宫廷的奢华,又有战乱的残酷,展现出作者驾驭复杂题材的能力。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内心,尤其是杨贵妃的形象鲜活动人。剧本语言典雅但不浮夸,曲词与情节紧密结合。整体来看,这部作品既有艺术价值,又有历史厚重感,在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637526
《长生殿》以"天长地久有穷时,此恨绵绵无绝期"写尽帝王之爱的永恒缺憾,将历史悲剧升华为超越时空的艺术绝唱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378767
年纪渐长,越发觉得那些流传百年的戏曲经典里藏着太多人生智慧。最近重读洪昇的《长生殿》,忽然意识到这部三百年前的作品,竟能如此精准地戳中现代人的情感软肋。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,看似是帝王家的风流韵事,细想之下却映照着每个普通人对永恒之爱的渴望与困惑。 那天在长安大戏院看《长生殿》的折子戏,演到"埋玉"一折时,前排的老太太不停抹眼泪。散场后听见她跟同伴说:"这哪是演古人,分明是在演我们自己。"这话让我怔在原地。确实,洪昇笔下的爱情悲剧,表面写的是马嵬坡的生离死别,内里却是在追问:当繁华散尽,到底什么才是值得坚守的?就像我们现在拼命赚钱买房,可曾想过百年之后,真正能留下的究竟是什么? 记得小时候跟着祖父听昆曲,总嫌咿咿呀呀唱得太慢。如今自己步入中年才懂,那些婉转的水磨调里,藏着最深刻的人生况味。《长生殿》里唐明皇失去杨贵妃后,在"哭像"一折中唱道:"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",这句词每次听到都像有千斤重。帝王将相尚且留不住挚爱,我们普通人苦苦追逐的功名利禄,到头来又何尝不是镜花水月? 有次和做传统文化研究的朋友聊天,他说《长生殿》最了不起的,是把帝王爱情写出了烟火气。我深以为然。你看"密誓"那场戏,七月七日在长生殿,唐明皇和杨贵妃对着牛郎织女星许愿,像极了现在小情侣在情人节发朋友圈。洪昇的伟大之处,就是把高高在上的宫廷秘事,变成了人人都能共情的世俗情感。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,比任何物质遗产都珍贵。 现代人总说传统文化过时了,可每次看到年轻人被《长生殿》感动得眼眶发红,我就觉得先人的智慧从未远离。我们家祖辈都是票友,父亲生前最爱唱"惊变"里的【粉蝶儿】,那时觉得老派又迂腐。如今自己偶尔哼两句,突然就理解了父亲——他通过戏文传承给我的,不仅是几段唱词,更是一种面对世事变迁的从容。就像剧中李龟年唱的:"唱不尽兴亡梦幻,弹不尽悲伤感叹",这大概就是中国人特有的生命智慧。 物质的东西终会腐朽,但《长生殿》这样的经典,经过一代代人的情感浸润,反而历久弥新。它教会我们的,或许就是在浮躁时代里,如何守护内心最珍贵的那份真情。每次看完戏走出剧场,长安街的霓虹依旧闪烁,但心里某个角落,已经悄悄住进了长生殿里的月光。
2025年07月3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928412
长生殿里的故事,世人只道是李杨情深,我倒更爱看明皇失政后的追悔与自省。那些夜雨闻铃的片段,每每读来都觉心酸。帝王将相,手握天下权柄,却要在失去一切后才明白自己的荒唐,这未尝不是一种讽刺。洪昇笔下的长安月色,照见的何止是爱情,更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的宿命。每次翻到最后一折,总忍不住想:若早知今日,何必当初?
2025年07月31日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