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晏子春秋
知书房
晏子春秋
晏婴 著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书评 · 73
发表书评
古之贤相治国,必先正己而后正人,如晏婴身不满五尺而相三君,使齐国虽弱而不亡,其德其才,令人叹服。今之为官者,或贪财好色,或结党营私,能如晏子节俭力行、直言敢谏者,几希矣。读《晏子春秋》,见其谏齐景公"踊贵履贱"之喻,讽奢靡而倡节俭,至今思之,犹觉振聋发聩。当今社会,豪车华服、纸醉金迷者比比皆是,能持晏子"衣缁布之衣,麋鹿之裘"之节者,实属凤毛麟角。
晏子使楚,不辱使命,面对"齐人固善盗乎"之辱,以"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"对答,既维护国格,又不失礼节。这般智慧与气度,令今日某些遇外事则卑躬屈膝、面对同胞却颐指气使的外交官员汗颜。尤为可贵者,晏子身居相位,却始终保持着"食不重肉,妾不衣帛"的操守。反观当下某些官员,官不过七品,已前呼后拥,排场惊人,较之晏子,岂不愧煞?
书中记载晏子"国有道则顺命,国无道则衡命"的为政之道,更显其政治智慧。既不愚忠,亦不阿谀,这种既坚守原则又灵活处世的态度,恰是当今官场最缺乏的品质。现代社会,多少人一见上司便唯唯诺诺,对下属却盛气凌人?又有多少人能如晏子般在权力面前保持独立人格?每读至此,不禁掩卷长叹。
晏子临终不忘谏言,嘱家人薄葬,其高风亮节贯穿始终。今日某些人活着时极尽奢靡,死后还要大修陵墓,两相对照,令人感慨万千。《晏子春秋》所载虽为两千年前旧事,然其中治国之理、做人之道,历久弥新。当此物欲横流之际,读此书如饮甘泉,能洗净心上尘埃。若谓古人不足法,则请观晏子之为人为政,便知圣贤之道,亘古常新。
"国有三不祥,有贤而不知,一不祥;知而不用,二不祥;用而不任,三不祥。"
"圣人千虑,必有一失;愚人千虑,必有一得。"
"为者常成,往者常至"——品《晏子春秋》中一位智者的政治风骨
读《晏子春秋》,最叹服晏婴以五尺之躯撑起齐国的脊梁。他不穿狐裘而百姓暖,不食粱肉而国人饱,这才是真正的"以民为本"。特别是那句"厚葬无益于死者",道破了奢靡丧葬的虚妄,至今令人警醒。作为春秋第一智者,晏婴既能以三寸舌退百万兵,又能以躬行节俭教化君王,比起后世那些巧言令色的纵横家,他的智慧透着泥土气,却更显珍贵。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