晏子春秋
晏子春秋
晏婴

晏子春秋

晏婴  

是一部颇富政治思想性而又比较接近历史小说的政论著作。旧题春秋时齐人晏婴撰,实系后人依托并采缀晏子言行而作——作者当是一个熟悉晏子生平言行和民间士大夫传说的人物。成书约在战国末期,书名始见于《史记·晏婴传》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只称《晏子》(无“春秋”二字”,是否即今传本,可疑),列于儒家著作之内。全书八卷二百五十章,计分内外篇:内篇包括《谏上》、《谏下》、《问上》、《问下》、《杂上》、《杂下》六卷,多有崇尚节俭之说;外篇二卷,所记乃西汉刘向编校本书时所说的“又有复重文辞颇异”和“又有颇不含经术”之内容,其中《仲尼之齐欲封节》与《墨子·非儒》相同。全书所叙皆晏婴之遗事。本书以晏婴作为中心人物,写得生动形象,实乃先秦著作中罕见之作。书中对奴隶主的穷奢极欲,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、丑恶,作了比较深刻的揭露;对劳动人民的籍(赋税)重狱多,拘者满围(牢狱),怨者满朝等情况作了真实的反映。本书在认识论上,提倡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;在社会观上,多尚同、兼爱、非乐、节用之说;在学派关系上,《内篇》多孔子称许晏婴之语,《外篇》多晏婴抨击孔子之语。注本有今人吴则虞的《晏子春秋集释》上下册。其书汇集了二十四个刻本和二十几家的校注,并把《晏子春秋》的资料,分为佚文、集语、事迹。有关晏子学说学派讨论、有关《晏子春秋》考辨、重言重意篇目表六类,辑附于后,颇便检阅。
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
书评  · 73
发表书评
用户头像知书客876517
古之贤相治国,必先正己而后正人,如晏婴身不满五尺而相三君,使齐国虽弱而不亡,其德其才,令人叹服。今之为官者,或贪财好色,或结党营私,能如晏子节俭力行、直言敢谏者,几希矣。读《晏子春秋》,见其谏齐景公"踊贵履贱"之喻,讽奢靡而倡节俭,至今思之,犹觉振聋发聩。当今社会,豪车华服、纸醉金迷者比比皆是,能持晏子"衣缁布之衣,麋鹿之裘"之节者,实属凤毛麟角。 晏子使楚,不辱使命,面对"齐人固善盗乎"之辱,以"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"对答,既维护国格,又不失礼节。这般智慧与气度,令今日某些遇外事则卑躬屈膝、面对同胞却颐指气使的外交官员汗颜。尤为可贵者,晏子身居相位,却始终保持着"食不重肉,妾不衣帛"的操守。反观当下某些官员,官不过七品,已前呼后拥,排场惊人,较之晏子,岂不愧煞? 书中记载晏子"国有道则顺命,国无道则衡命"的为政之道,更显其政治智慧。既不愚忠,亦不阿谀,这种既坚守原则又灵活处世的态度,恰是当今官场最缺乏的品质。现代社会,多少人一见上司便唯唯诺诺,对下属却盛气凌人?又有多少人能如晏子般在权力面前保持独立人格?每读至此,不禁掩卷长叹。 晏子临终不忘谏言,嘱家人薄葬,其高风亮节贯穿始终。今日某些人活着时极尽奢靡,死后还要大修陵墓,两相对照,令人感慨万千。《晏子春秋》所载虽为两千年前旧事,然其中治国之理、做人之道,历久弥新。当此物欲横流之际,读此书如饮甘泉,能洗净心上尘埃。若谓古人不足法,则请观晏子之为人为政,便知圣贤之道,亘古常新。
2025年07月3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814270
"国有三不祥,有贤而不知,一不祥;知而不用,二不祥;用而不任,三不祥。"
2025年07月3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319529
"圣人千虑,必有一失;愚人千虑,必有一得。"
2025年07月3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358671
"为者常成,往者常至"——品《晏子春秋》中一位智者的政治风骨
2025年07月3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614786
读《晏子春秋》,最叹服晏婴以五尺之躯撑起齐国的脊梁。他不穿狐裘而百姓暖,不食粱肉而国人饱,这才是真正的"以民为本"。特别是那句"厚葬无益于死者",道破了奢靡丧葬的虚妄,至今令人警醒。作为春秋第一智者,晏婴既能以三寸舌退百万兵,又能以躬行节俭教化君王,比起后世那些巧言令色的纵横家,他的智慧透着泥土气,却更显珍贵。
2025年07月31日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