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六国春秋
十六国春秋
崔鸿

十六国春秋

崔鸿  

北魏崔鸿撰。原书102卷,今本100卷。载前赵、后赵、前燕、前秦、后秦、成汉、前凉、西凉、北凉、后凉、后燕、南凉、南燕、西秦、北燕、夏等十六国史事。各国自成篇卷,称“录”;叙人物则称“传”。属纪传体国别史。原书约在北宋时散佚,明万历三十七年(1609),嘉兴兰晖堂百卷本《十六国春秋》问世,该书由嘉兴文人屠乔孙、项琳之编订而成,仍题北魏崔鸿撰。这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史虽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反响,却在百年之后备受质疑与诟病,被斥为伪书。其后,该书虽为世人反复翻刻,大量征引,其“伪作”的定性却在数百年间难有改变。
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
书评  · 71
发表书评
用户头像知书客719117
这书真的靠谱吗?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988443
十六国纷乱,何以成春秋?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228552
这书太绝了!乱世史实全在这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326347
古之史家治史,在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。今之史家考史,在求数据图表,项目经费,职称评定,学术GDP。读崔鸿《十六国春秋》,始知五胡乱华之世,虽群雄并起,然各族史官犹存秉笔直书之志,不避强御,不讳本国之恶,此等史德今人岂不愧煞?犹记书中载慕容垂临终托孤,其言也哀,其情也切,令人想见十六国英杰虽处乱世,犹存立身行事之节。今之学者论史,动辄以"民族融合"四字轻描淡写带过,殊不知当日各族百姓辗转沟壑之惨,读至"人相食"三字,未尝不掩卷长叹。 崔鸿此书可贵处,尤在存录各国史籍本貌。观后赵石勒之开明,前秦苻坚之宽厚,南凉秃发氏之重文,可见乱世之中,各族皆有英主能臣欲致太平。然最令人动容者,莫过于西凉李暠"遗令教子"一事,其言曰"吾死后,汝曹当勤学问",想见边陲小国犹存礼乐教化之思。今人读史,每好以今非古,殊不知今之学术腐败、斯文扫地,较之五胡乱华时犹有过之。试看今之所谓"学术带头人",几人能如崔鸿甘冒风险私撰国史?几人能似李暠临终犹以诗书教子? 《十六国春秋》载刘渊汉化改革、苻坚优待士人诸事,皆可见文化认同高于血缘种族之理。而今人论史,反陷于狭隘民族主义而不自知,岂非倒退?每读崔氏记述各国典章制度之详,制度沿革之备,便觉今日史学碎片化之弊已深。十六国虽乱,史家尚存全局之观;今之治史,却多管中窥豹,见树木不见森林。崔鸿当年恐难想象,千载之后,会有学者将他的心血之作肢解为若干"论文材料"。思之令人潸然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566190
"群雄角逐之时,智诈相倾之际,天地闭,贤人隐。"
2025年08月01日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