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书房

恶梦隐修院
恶梦隐修院

恶梦隐修院

托马斯·拉夫·皮科克  

加入书架
开始阅读
《恶梦隐修院》是英国作家 托马斯·洛夫·皮科克 创作的哥特式讽刺小说,1818年出版。小说以科罗切特岛 上的隐修院为背景,通过一群学者在隐修院中的聚会与讨论,对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文学和哲学观点进行讽刺。 ‌ 故事围绕一群学者在隐修院中的哲学辩论展开,他们通过餐桌对话的形式,对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多愁善感、过度情感化倾向进行批判,并探讨文学与现实的关系。书中包含大量对当时学术界和文学界的戏谑,展现了哥特式阴郁氛围与讽刺幽默的结合。 ‌
更多
书评  · 16
发表书评
用户头像知书客698452
说实话,这本书看得我浑身难受。皮科克写的东西,说是讽刺,但读起来更像他自己在发神经。一个隐居在破城堡里的怪人,整天跟一堆幽灵、魔鬼、疯子开哲学沙龙,这设定本身就很神经病。 我们来看这本书的问题在哪。首先,作者虚构了一个叫斯克罗普的爵士,这人设就是让人烦。他说话永远带着一种英国贵族的傲慢。他批评浪漫主义诗人,但用的方式就是更夸张的浪漫主义表演。本质上,这本书就是皮科克借着故事人物在骂人。 最烦的是书里那些所谓的“思想实验”。斯克罗普爵士动不动就让客人听幽灵故事,这些故事全都充满恶意和仇恨。他自己听完还要发表长篇大论,每一段都透着一股子高高在上的精英气息。 我们来看具体例子。第一个问题,书中人物全是皮科克的传声筒。他写对话就是为了让角色互相攻击。辩论过程毫无逻辑,就是看谁说得更尖刻更刻薄。这种写法在1820年可能算创新,但现代读者看起来只会觉得这些角色都是神经病。 第二个问题,书里的黑暗氛围太重了。哥特式城堡、暴雨、闪电、蝙蝠、骷髅,这些元素堆砌在一起,让人读着喘不过气。皮科克可能觉得这样才算恐怖,但效果适得其反。这种手法现在来看实在太刻意,就像在看一部劣质B级恐怖片。 第三个问题,作者的讽刺手法太单一了。整本书就是一群人在互喷,喷完换下一群人继续喷。剧情推进全靠吵架,这种写法看多了就腻了。人物塑造就是比谁更毒舌,讽刺效果全靠音量。这种风格在现代读者看来,就是聒噪。 皮科克写这本书,可能就是为了发泄他对当时文学圈的不满。但读者买账的是故事,不是作者的个人情绪。这本书里那些阴暗的意象和象征,完全就是作者自己内心阴暗面的投射,看多了只会让人反胃。
2025年09月03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685356
情节拖沓,读得云里雾里。
2025年09月03日
查看更多书评

@《恶梦隐修院》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