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集
诸葛亮集
诸葛亮

诸葛亮集

诸葛亮  

一名《诸葛忠武侯集》、《诸葛丞相集》。诗文集。三国蜀诸葛亮撰。亮字孔明,瑯琊阳都(今山东沂南)人。三国时代政治家、军事家。东汉末避隐隆中,躬耕自给。后佐刘备,联吴拒曹,西取益州,建立蜀汉政权,拜为丞相。六次北伐曹魏,卒于军中,谥忠武。初,陈寿进《蜀相诸葛亮集》二十四篇,早佚。今传本皆后人所辑。有明刻《诸葛忠武侯集》二十一卷本,张溥刻《诸葛丞相集》一卷本等。清张澍刻《诸葛忠武侯文集》十一卷,凡文集四卷,附录二卷,《诸葛故事》五卷。其中文集部分收录了诸葛亮的许多主要军事著作,这是研究诸葛亮军事思想的重要资料。有1960年中华书局版传世。
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
书评  · 73
发表书评
用户头像知书客222051
翻开《诸葛亮集》,扑面而来的不是飘逸出尘的隐士风骨,而是一本浸透权力逻辑的丞相工作手册。那些被后世传颂的《出师表》《诫子书》,字里行间都镌刻着汉末士大夫特有的双重人格——既向往"澹泊明志"的理想境界,又深谙"治实不治名"的统治技艺。当他在《便宜十六策》中条分缕析地阐述"治人如治水"的御下之道时,那个在茅庐中高卧的诸葛孔明,已然完成了从隐士到权臣的精神蜕变。 细读《将苑》五十篇,会发现这位被神话的军事家本质上是个精密的制度设计师。他像解剖人体般拆解权力结构:"夫兵权者,是三军之司命,主将之威势"——这句话道破了所有政治游戏的终极法则。那些关于察人、任势、审因的篇章,与其说是兵法典籍,不如说是古代版的《君主论》。当他在《兵要》中教导将领"威之以法,限之以爵"时,与商鞅"壹刑壹赏"的统治术何其相似?这种将人性纳入制度框架的思维方式,暴露出儒家士大夫骨子里的法家底色。 《便宜十六策》堪称古代政治学的标本。诸葛亮将整个社会分解为君臣、父子、夫妇等十六组关系,每组关系都配有对应的控制策略。在"治人"篇中,他以农事喻治术:"治国犹于治身,治身之道,务在养神"——这种将国家机器比作有机体的隐喻,暗含着将活生生的人异化为制度零件的危险倾向。当他论述"上下有序则礼正"时,我们看到的不是那个"三顾频烦天下计"的谋士,而是一个致力于建造精密等级齿轮的工程师。 那些感动千古的家书透着更深的悖论。《诫子书》中"非澹泊无以明志"的训诫,与《出师表》里"鞠躬尽瘁"的宣言形成奇妙对冲。这种精神分裂般的双重标准,恰恰折射出士大夫阶层的生存困境——既要保持道德优越感,又不得不参与肮脏的政治博弈。当他告诫儿子"静以修身"时,自己正为粮草调度殚精竭虑;当他提倡"俭以养德"时,蜀汉宫廷的官僚机器正在疯狂运转。这种言行背离不是虚伪,而是制度碾压下的必然变形。 《诸葛亮集》最震撼之处,在于它无意间暴露了知识分子的工具化宿命。"庶竭驽钝,攘除奸凶"的慷慨背后,是士人永远无法突破的认知牢笼。诸葛亮可以设计出精妙的连弩,却设计不出超越君主专制的制度;能算出东风将至,却算不出季汉终究要重蹈覆辙。他在《正议》中批驳曹魏"伪定一时",殊不知自己效忠的"正统"同样建立在暴力征服之上。这种历史局限性,使得《诸葛亮集》成为一面照妖镜,照出了所有"致君尧舜"幻想的虚妄。 当我们在武侯祠里仰望"万古云霄一羽毛"的匾额时,或许该重新审视竹简上那些冷静到残酷的文字。诸葛亮真正的遗产不是神机妙算的传说,而是他留下的这套权力操作手册——它教会统治者如何用道德话语包装暴力,如何将活人驯化为制度齿轮,又如何让受害者虔诚地崇拜压迫自己的机器。读罢掩卷,突然明白为何成都百姓要称他"丞相"而非"先生",因为在那些密密匝匝的公文奏表里,隐士的草庐早被丞相府的朱漆大门永久封闭了。
2025年07月26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969990
翻《诸葛亮集》时很多人夸他神机妙算。但我看到的却是他独断专行。大事小事都要亲自处理,连罚二十杖都要过问。结果自己累死,蜀汉也很快灭亡。掌权的人总觉得自己最聪明,别人都不行。诸葛亮的悲剧在于他不懂放权,也不信别人。这种做事方式看起来忠心,实际上害了整个国家。
2025年07月26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758929
《诸葛亮集》流传下来的内容很杂,后人整理时明显掺杂了伪作。诸葛亮的名气太大,导致很多不是他写的文章也被归入名下。书中那些神机妙算的记载过分夸张,不太可能是真实情况。他的政治主张写得冠冕堂皇,但蜀汉最终还是最先灭亡,说明这些策略未必管用。后人把他说成完美无缺的圣人,这反而让人怀疑其真实性。与其盲目崇拜,不如客观看待他的得失。
2025年07月25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812515
阅读《诸葛亮集》时,结合易经和道德经的视角,能发现许多隐藏的逻辑。天道的规律是均衡分配,如同水往低处流,最终达到平衡状态。但人道的运作方式不同,资源总是向少数人集中,这需要持续的外力干预才能维持秩序。诸葛亮提出的治国策略,本质上是在建立一套熵减机制。 自然界的能量流动遵循自发分散的原则。人类社会的运转却需要集中资源,这就产生了矛盾。诸葛亮设计的官员考核制度,本质是通过外部约束降低系统混乱度。他要求各级官吏严格执行政令,就是在对抗人性中的自私倾向。这种管理方式短期内消耗能量,长期看却能维持国家稳定。 生命体的衰老过程体现了熵增不可逆。人的精力随年龄增长而衰退,社会组织也会自然走向涣散。诸葛亮在《出师表》中强调的法度严明,就是试图延缓这种衰退。他建立的监察体系,迫使官员保持高效状态,相当于给官僚系统注入负熵。 财富分配呈现马太效应,富人更富是常态。诸葛亮的均税政策试图打破这种循环。他明白完全平等不可能实现,但适度的调节能防止系统崩溃。这种思路与管仲相似,都是用人为干预对抗自然趋势。 易经中的阴阳平衡思想贯穿诸葛亮的管理哲学。他既主张严格执法,也提倡仁政爱民。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,实际是在寻找动态平衡点。当系统过于僵化时施以宽容,当纪律松弛时加强约束。 军事部署方面,诸葛亮特别注重能量效率。北伐时的粮草调配方案,体现了他对资源流动的精确计算。每次军事行动都力求用最小消耗获取最大战果,这种思维与现代系统工程高度吻合。 制度设计需要顺应人性但不能放纵人性。诸葛亮对官员既给予合理待遇,又设置明确考核标准。这种张弛有度的管理方式,既避免苛政引起的反抗,又防止懈怠导致的效率低下。
2025年07月24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268027
看这本书觉得没啥用。
2025年07月24日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