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窗幽记
小窗幽记
陈继儒

小窗幽记

陈继儒  

《小窗幽记》是明代陈继儒(一说陆绍珩)创作的小品文集,刊行于天启四年(1624年)。全书分为醒、情、峭、灵、素、景、韵、奇、绮、豪、法、倩十二卷,共一千五百余则,内容涉及修身、养性、立言、立德、为学、致仕、立业、治家等各方面,主要表达的是文人雅士淡泊名利、宁静致远、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。 《小窗幽记》文字清雅,格调超拔,论事析理,独中肯綮,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。《小窗幽记》与《菜根谭》《围炉夜话》并称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。
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
书评  · 53
发表书评
用户头像知书客662984
处世之道,幽微处见真章。小窗一记,虽寥寥数语,却道尽人生百态。陈继儒先生以清雅之笔,写尽世情冷暖。修身养性,莫不备载;待人接物,皆有法度。观其文,如对明镜,照见本心。 世间至理,往往藏于寻常。一茶一饭间得真趣,片言只语中见大智慧。陈公笔下,既有"宠辱不惊"的淡泊,又有"使人有面前之誉,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"的洞见。读之如饮醇醪,久而弥香。 我常于夜深人静时展卷细读,每每有会心处。方知古人所谓"小窗"者,非独指方寸之地,更是一种观照世界的独特视角。此书虽薄,却胜过千卷空言,字字皆从阅历中来,句句都经世事磨洗。
2025年07月04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312414
初次翻阅《小窗幽记》,只觉得是些零散的文人絮语。那些关于山水、花鸟、茶酒的片段,像极了朋友圈里晒出的九宫格照片,精致却难成体系。直到某个失眠的深夜重读,才在陈继儒的闲笔里品出明代文人特有的精神药方——原来这些看似随意的文字,藏着治愈焦虑时代的古老智慧。 这部成书于万历年的小品文集,用十二卷的篇幅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精神世界。"醒"字卷开篇就令人心惊:"食中山之酒,一醉千日,今之昏昏逐逐,无一日不醉。"这哪里是四百年前的文字?分明在讽刺当代人被手机绑架的生活状态。我常把这段抄在笔记本扉页,每次翻到都像被泼了盆冷水。陈继儒笔下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,正是古典文学最迷人的特质。 "情""峭""灵"三卷堪称明代生活美学教科书。他写"松下听琴,月下听箫"的雅趣,我却在字里行间读出现代人的精神困境——我们拥有智能音箱里的百万曲库,却再难体会"涧边听瀑布"的心境。上周特意带着书去郊外尝试"竹窗夜话",发现手机信号中断的焦虑竟比虫鸣声更扰人。这种古今对照的阅读体验,让书本成了照见自我的镜子。 最触动我的是"素"卷中"带雨有时种竹,关门无事锄花"的日常哲学。在KPI压顶的职场生活中,突然读懂这种"无用之美"的珍贵。去年开始学插花,最初总想着要拍出惊艳朋友圈的作品,后来才明白陈继儒说的"花看半开"——过程比结果重要,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"养心"。现在我的办公桌上永远摆着个小花瓶,插两支路边摘的野花,竟比任何励志书籍都更能缓解工作压力。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书中某些过于消极的处世观。"嗔"卷主张"是非场里,出人逍遥",这种逃避哲学在职场中并不可取。有次项目出现重大失误,我试图用书中的"眼不见为净"自我安慰,结果差点酿成大错。后来在"豪"卷找到平衡点——"交友带三分侠气,做人存一点素心",这才领悟到古典智慧需要辩证吸收。 特别欣赏陈继儒对物质生活的态度。"法"卷说"酒能乱性,佛家戒之;酒能养气,仙家饮之",这种不绝对化的思维方式,对习惯非黑即白的现代人尤为珍贵。就像我戒不掉咖啡,但学会了在星巴克喧闹中读《小窗幽记》,意外发现拿铁与竖排繁体字竟能碰撞出奇妙的和谐感。 重读第五遍时,突然注意到书页边缘自己历年批注的变化。从最初的"文笔真好"到"今日被上司训斥,读'让一步为高'释然",再到最近的"不如在阳台辟个微型山水"。这种阅读痕迹的演变,恰是《小窗幽记》最神奇之处——它像一坛老酒,随着读者人生阅历的增长,不断析出新的滋味。 当代人总抱怨没时间读书,我倒觉得这类小品文集正适合碎片化阅读。地铁上读两则"韵"卷的句子,比刷短视频更能抚平焦虑。上周在急诊室陪护,靠着"佛菩萨是慈悲的汉子,圣贤是忠孝的汉子"这段熬过通宵。突然明白古人为什么称这类书为"案头山水"——不必真的归隐山林,文字本身就能构筑精神栖居地。 合上书页总会想起那个细节:陈继儒二十九岁焚毁儒衣冠,却终其一生以笔墨济世。《小窗幽记》看似闲散,实则字字都是救赎之道。在这个充斥着成功学鸡汤的时代,我们或许更需要这种"无用之有用"的智慧。就像我那个插着野花的花瓶,看似耽误了加班时间,却让整个季度的工作效率莫名提高了。
2025年07月04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633225
《小窗幽记》以清言小品入世,却处处透着脱俗的智慧。陈继儒写"宠辱不惊",分明是经历宦海沉浮后的透彻,比那些故作超然的隐士之言更见筋骨。书中"澹泊"二字最得我心,不是枯寂的逃避,而是看透名利后的从容抉择。尤其爱他谈"酒"的段落,将文人雅趣写得如此鲜活,仿佛能闻到明朝江南的酒香。这般笔墨,既有林泉高致,又不失人间烟火气,比那些刻意求雅的清言小品高明多了。
2025年07月04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127827
浮躁时读《小窗幽记》,它告诫你:"闭门即是深山,读书随处净土";困顿时读《小窗幽记》,它点化你:"宠辱不惊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";为琐事烦忧时,它提醒你:"大事难事看担当,逆境顺境看襟度";与人争执时,它劝解你:"让一步为高,宽一分是福";得意忘形时,它警示你:"居安思危,处进思退";更不必说"藏巧于拙,用晦而明""淡泊之守,须从浓艳场中试来""宁为随世之庸愚,勿为欺世之豪杰"......人生百态,总能在这部明代清言小品中找到共鸣。 这部由陈继儒辑录的格言集,看似零散却自成体系。它不同于苏轼的豪放旷达,而是以冷峻的目光审视世态人情。在阅读过程中,我常惊异于古人能将处世智慧浓缩成如此精炼的文字。每则不过数十字,却如明镜照见人性弱点,如良药医治心灵痼疾。 《小窗幽记》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拒绝说教。那些看似矛盾的箴言——既主张"出世"又讲究"入世",既崇尚"无为"又强调"有为"——恰恰构成了完整的人生哲学。这种辩证思维,令现代读者在快节奏生活中获得难得的清醒。当我们在名利场中迷失时,这些穿越四百年的文字,依然能提供最朴素的救赎。
2025年07月04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289318
读完《小窗幽记》,最让人恼火的就是这些文人雅士的虚伪做派。他们整天把"清高""淡泊"挂在嘴边,躲在书斋里写些风花雪月的文字,却对民间疾苦视而不见。说什么"窗明几净""品茗读书",不过是给自己逃避现实找的漂亮借口罢了。我最烦这种粉饰太平的腔调,明明天下大乱、民不聊生,他们却还在那里吟风弄月,真叫人恶心。 这些所谓的"清言"本质上就是精神鸦片,用优美的词句麻痹人们的神经。与其写这些不着边际的空话,不如去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。我算是看透了,古代文人这套把戏就是既想沽名钓誉,又不愿承担责任。说什么"修身养性",结果养出来的都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。这种逃避现实的处世哲学,放在今天就是个笑话。
2025年07月04日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