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杂病论
伤寒杂病论
张仲景

伤寒杂病论

张仲景  

东汉杰出医学家张仲景撰著的中医书。又称《伤寒卒病论》。共16卷。约成书于建安十五年(公元210年)。为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经典著作之一。原书共包括伤寒论治和杂病论治两部分。问世之后,很快散失,后经晋代王叔和等人搜集整理,编次为《伤寒论》(系原书中的伤寒论治部分)和《金匮要略方论》(系原书中的杂病论治部分)两本书,流传于世。
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
书评  · 58
发表书评
用户头像知书客925559
"上以疗君亲之疾,下以救贫贱之厄,中以保身长全,以养其生。"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646342
医者立世,当以济世活人为己任,以明辨病机为根本。《伤寒杂病论》这部传世医典,恰似一盏明灯,照亮了中医辨证论治的道路。张仲景以伤寒为纲,杂病为目,构建起完整的诊疗体系,其价值不仅在于记载了数百首经方,更在于开创了"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"的临床思维范式。 条文是医典的骨架,方药是医典的血肉,辨证是医典的灵魂。仲景将复杂多变的疾病归纳为六经辨证体系,如同为医者铺设了一条通往正确诊断的路径。我常感叹,那些看似简练的条文背后,实则蕴含着对疾病演变规律的深刻洞察。"太阳病,脉浮,头项强痛而恶寒"这般精准的症状描述,至今仍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。 读《伤寒论》贵在循序渐进。年少时往往执着于方药对应,及至临床历练,方知辨证才是根本。我曾见过不少医者,死记硬背经方却不得要领,究其原因,正是缺乏对仲景辨证思维的领悟。书中桂枝汤、麻黄汤等基础方剂,看似简单,实为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。 仲景之伟大,在于他将临床经验升华为理论体系。每当我重温"病有发热恶寒者,发于阳也;无热恶寒者,发于阴也"这样的辨证纲领,都会为其中蕴含的智慧所折服。这部成书于东汉的医典,至今仍在指导着现代中医临床实践,这正是其不朽价值的明证。 研读《伤寒论》需要沉心静气,不可急功近利。我建议初学者不妨从背诵条文入手,继而揣摩方义,最后领会辨证精髓。随着临床阅历的积累,定能体会到仲景字里行间的深意。毕竟,掌握一方一药易,领悟辨证思维难,这正是研习这部经典的真谛所在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933435
学透伤寒,治病不难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661994
医圣真传,必读经典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348828
看不懂,又不想看
2025年08月01日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