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书房
书单 书籍库
春秋事语
春秋事语
佚名

春秋事语

佚名  

先秦帛书。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。记载春秋历史的古佚书。原书无题,整理小组据内容定为《春秋事语》。存十六章,每章以句首为章名:一杀里克章,二燕大夫章,三韩魏章,四鲁文公卒章,五晋献公欲得随会章,六伯有章,七齐桓公与蔡夫人乘舟章,八晋献公欲袭虢章,九卫献公出亡章,十吴人会诸侯章,十一鲁桓公少章,十二长万宋之第士章,十三宋荆战泓水之上章,十四吴伐越章,十五鲁庄公有疾章,十六鲁桓公与文姜会齐侯于乐章。每章记一事,不分国,亦不编年。所记史事最早者为十一章中鲁隐公被弑(前712),最晚的是三章内的韩、赵、魏三家灭知氏(前453)。文字以记言为主,亦记事,所记基本与《春秋》三传和《国语》等书相同。在校勘上有重要价值。
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
书评  · 34
发表书评
用户头像知书客174776
《春秋事语》,读罢更觉人生无常。
2025年06月30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271336
春秋事语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言行。这本书的内容很全面,涵盖了治乱兴衰的道理。书中记录了各国君主的成功与失败,也记录了贤臣的忠言和奸臣的谗言。我们可以看到齐桓公任用管仲成就霸业,也可以看到晋灵公昏庸无道导致亡国。这些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。好的君主善于听取正确意见,坏的君主刚愎自用。晋文公流亡十九年最终成就霸业,说明忍耐和坚持很重要。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,说明等待时机也很重要。春秋时期的战争很多,但真正强大的国家都懂得节制武力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最终战胜吴国,说明暂时的屈辱可以换来长远的胜利。这些历史经验对后人很有启发。
2025年07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315785
在最迷茫的时候读完《春秋事语》,再次明白历史不过是成王败寇,刀光剑影,最后都化作竹简上的几行字。那些国君将相用了百年争夺天下,由盛转衰,我活到三十岁,知道强弱有时,盛极必衰,却还是想争取想拼搏。同时却不想失败不想落寞,不能像圣人那样超然物外,又不能像草木那样无欲无求。仍然觉得要放下名利心至少得等到五六十岁吧,不然奋斗还有什么意义呢,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凡夫俗子吧。
2025年07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928023
人生最迷茫的时候翻开《春秋事语》,本以为能从中找到治世之道,结果只看到一堆权谋算计。那些诸侯争霸的故事,说到底不过是弱肉强食的循环。书里的人物个个机关算尽,可最终谁也没落得好下场。我三十岁了,看这些尔虞我诈的把戏只觉得可笑。明明知道权力斗争没有赢家,可现实中还是有人前赴后继地往上爬。我做不到像书里写的那样冷血无情,也学不会那些弯弯绕绕的手段。有时候觉得,要真正看透这些权术游戏,恐怕得等到五六十岁才行。但真到了那个年纪,看透了又有什么用呢?
2025年07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777685
《春秋事语》中多次出现"礼"这个核心概念。"礼者,天地之序也;乐者,天地之和也",这句话出自《春秋事语》的开篇,也是全书对"礼"最直接的诠释。书中把"礼"比作天地运行的规律,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自然。这不仅是书中最重要的思想,更准确体现了春秋时期人们对社会秩序的认知。 "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",这十六个字反复出现在不同的篇章里。"礼"和"德"是贯穿全书的两大主题。这些句子看似简单,背后的思想却很深刻。我们需要专家来解读这些文字背后的历史背景。 书中有很多关于君臣关系的讨论。"君使臣以礼,臣事君以忠",这句话清楚地说明了当时人们对君臣关系的理解。这种理解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观念。
2025年07月02日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