扁鹊心书
扁鹊心书
窦材

扁鹊心书

窦材  

宋代窦材编撰于绍兴十六年(1146年)。托名扁鹊所传,故名。此书以重视经络和针灸疗法为特点。卷上介绍“黄帝灸法”“扁鹊灸法”及窦材灸法,在治法上比较强调扶阳,禁用寒凉之剂。卷中论及伤寒、阴毒、劳复、喉痹、虚劳、中风等100余种外感、内伤及临床各科杂病。卷下除续载部分病症外,“扁鹊神方”收有94方,分别介绍了其主治和服用法。其中相当数量的方剂不见于宋以前的医籍,并保留有我国较早的麻醉方剂—睡圣散,颇具参考价值。
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
书评  · 76
发表书评
用户头像知书客135045
窦材此书,虽存《扁鹊》之名,实为宋人托古之作。其论针灸,专主灼艾,言阳气之重,发前人所未发。读之觉其议论纵横,如老吏断狱,不容置辩。然细究其法,温补过当,峻烈之剂频出,恐非扁鹊本意。后世医者或效其术,往往得失参半,盖因其立论太偏之故。至若文辞之简劲,方论之笃实,犹可见宋人医籍特有之精气神也。
2025年07月24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817994
生病时读完《扁鹊心书》,突然明白人的身体不过是一具皮囊,气血耗尽就没了。窦材用了六十年研究医术,从治病到治命,我活到三十岁,知道生老病死是常理,可还是想多活几年。我做不到像修行人那样清心寡欲,也做不到像草木一样顺其自然。我总觉得要真正看淡生死,至少得五六十岁以后。现在还是会害怕生病,害怕疼痛。这就是书里说的凡人的愚昧吧。书里讲艾灸能续命,我试了几次确实管用。人活着总得懂点医理,不然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。
2025年07月23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904492
古之医者为济世活人,心存仁术,精研医理,如扁鹊、华佗,起死回生,功同良相。今之医者为谋利计,粗通方技,便悬壶行医,草菅人命,实乃医门败类。今读宋代窦材先生《扁鹊心书》,深感其理法精深,至今犹有实用价值。 书中论及诊病之法,首重望闻问切,四诊合参,不可偏废。比如望色要辨明五色主病,闻声要分清虚实阴阳,问诊要详查起病根源,切脉要细察六部变化。这些方法与今日临床所见完全吻合。书中又强调灸法之妙,认为灸能回阳救逆,起死回生,比如中风脱证,急灸关元、气海,往往能转危为安。我亲眼见过许多危急重症,经灸法救治而愈,足证其说不谬。 书中还详述各种病症的治法。比如虚劳之证,主张温补脾肾;伤寒之证,注重扶阳祛邪;妇科诸疾,善用调经理血。这些治则至今仍为医家所遵循。尤其可贵的是,书中记载了许多特效方药,如金液丹治虚寒,全真丹疗中风,临床应用确有奇效。 今人治病,往往重药轻灸,重标轻本,背离了中医根本。反观《扁鹊心书》,处处以扶阳固本为要,深得岐黄真传。每见今之医者,不懂灸法精要,不识脉理玄机,妄投苦寒攻伐,致使轻病变重,重病变危,实在令人痛心。
2025年07月23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988735
"伤寒惟有阴证难识,能识阴证,则百发百中。"
2025年07月22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877645
医者行于世,重在精研医术,心怀仁德,方能救死扶伤。不多言,言多则失;不多事,事多则乱。医理是医术的根本,经验是医术的支柱,药方是医术的皮毛,手法是医术的门面。积累万贯家财,不如精通一门医术。所有技艺中既容易入门又最为珍贵的,莫过于研习医道了。 有志向的医者,就能刻苦钻研,最终成就一番事业;没有恒心的人,就会半途而废,沦为庸医。人在初学医术时,认知和判断都未成熟,跟随师长学习,耳濡目染之间,虽然并非刻意模仿,但不知不觉就养成了相似的诊疗习惯。到了二十岁左右,才懂得要自我精进,但积习难改。直到三十岁之后,才少犯大错,常常在开方用药时心生警惕,理论与实际相互印证,晚上反思白天的诊治,今日修正昨日的失误,时常感叹若能得到更好的指导,医术定会更进一步。 诊脉时要专注沉稳,望诊时要细致入微,用药时要谨慎斟酌,施治时要一丝不苟。常见世人贪图速效,滥用虎狼之药,殊不知治病如同抽丝剥茧,急不得也慢不得。真正高明的医术,不在于用药多么猛烈,而在于辨证是否精准。与其追求奇方妙药,不如先把脉象辨明。
2025年07月21日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