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东赋
河东赋
扬雄

河东赋

扬雄  

辞赋名篇。西汉扬雄作。《汉书》见载。元延二年(前11)三月,成帝帅群臣,横渡黄河,行幸河东祭祀后土。“既祭,行游介山,回安邑,顾龙门,览盐池,登历观,陟西岳,以望八荒”(《汉书》扬雄“自序”)。天子追踪殷周之墟,遥思尧舜之风,雄以为“临川羡鱼,不如归而结网”。于是上《河东赋》以劝。此文可分为三段:开段为前引,写暮春谒神于河东,形容车驾旌旗之盛。中段述成帝追观先代遗迹:览介山,思晋文公及介子推;追慕大禹疏决龙门;登历观(山西永济县山名)而望舜之所耕。他将这些遗迹与远处战场陔下(项羽败处)南巢(夏桀败处)相较,认为这些地方均不如河东。于是天子乘翠龙,渡大河,登华山,该地祥云迎,甘雨降,天子遂叱风伯,呵雨师,大致斥令制风制雨。最后一段乃为对天子及汉代的歌功颂德,而这篇赋的结尾不带任何规谏之辞。扬雄自谓此文目的在于劝。然细绎全文,此赋表面上是对王朝汉德的颂扬,实际上寓讽谏于颂扬之中。姚鼐《古文辞类纂》评云:“《上林》之末有游乎六芝之囿及翱翔书圃之语。此文(《河东赋》)法之,借行游为喻,言以天道为车马,以六经为容,行乎帝王之途,何必巡望山川以为观览乎。”全文仿《楚辞》体,亦融合散体之字句。《汉书·扬雄传》所收录之四赋,《文选》仅此篇未录,其由盖因其体裁和文句不特出,此赋或非子云之佳作也。
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
书评  · 52
发表书评
用户头像知书客348098
即便在当今这个文学创作高度自由的时代,扬雄的《河东赋》依然闪烁着独特的光芒。这篇赋作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,它完美展现了汉代大赋"体国经野"的宏大气象,却又不失细腻动人的情感表达。当作者描绘黄河奔腾的壮阔场景时,那种"洪涛漫衍,扬波激浪"的气势扑面而来;而当笔锋转向祭祀场面的描写时,又能感受到"肃肃雍雍,神明是享"的庄重虔诚。这种刚柔并济的笔法,让整篇赋作既有山河的雄浑,又有人文的温度。 特别有意思的是扬雄在铺陈夸饰之余流露出的个人思考。他一面极尽华美之词描绘汉武帝的巡狩盛况,一面又在字里行间暗含讽谏之意。这种"劝百讽一"的手法,既展现了赋家"润色鸿业"的职责,又体现了文人独立的精神追求。读至"登历观而遥望兮,聊浮游以经营"这样的句子时,总能会心一笑——原来这位以辞赋见长的才子,也有这样潇洒不羁的一面。 最让我着迷的是文中那些生动鲜活的细节描写。无论是"鱼跃于渊,鸟翔于天"的自然野趣,还是"旌旗蔽日,车骑云屯"的皇家威仪,都仿佛电影镜头般在眼前一一呈现。扬雄笔下的河东,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河东,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精神家园。这种将现实观察与艺术想象完美融合的创作手法,至今仍能给当代写作者以深刻启发。
2025年07月05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982497
八月初读《河东赋》,旬日而毕。《河东赋》写河东形胜,不尚浮华。班固铺叙山川,详记物产,使人想见汉时气象。其文辞简练,不作冗语,直抒胸臆。读之如睹河东风物,信笔而写,皆成画卷。后人称其"辨而不华",斯言诚然。班固胸有丘壑,笔铸山河,汉赋至此,可谓大成。壬寅秋日记于京师。
2025年07月05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276766
作为汉代辞赋的典范之作,《河东赋》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深厚的思想内涵,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这篇赋作出自西汉著名辞赋家扬雄之手,是他随汉成帝巡行河东地区时所作,展现了扬雄作为一代文学大家的卓越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 扬雄字子云,蜀郡成都人,是西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、哲学家和语言学家。他早年以辞赋闻名,与司马相如并称"扬马",晚年转向哲学研究,著有《法言》《太玄》等哲学著作。扬雄的文学创作既继承了司马相如的铺张扬厉,又融入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考,形成了典雅而不失深度的个人风格。《河东赋》正是他辞赋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,充分体现了他对文学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双重追求。 在内容结构上,《河东赋》采用了典型的汉大赋写作范式,开篇以"岁在玄枵"点明时间背景,继而铺陈河东地区的山川形胜、物产风俗。与一般汉赋不同的是,扬雄在描写中融入了更多哲学思考,使作品超越了单纯的铺陈写景。如描写黄河时,不仅展现其奔腾之势,更将其与天地之道相联系,体现出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。这种将具体景物与抽象哲理相结合的写法,使《河东赋》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文学价值。 从文学艺术角度看,《河东赋》展现了扬雄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。他善于运用排比、对偶等修辞手法,使文辞既富丽堂皇又节奏分明。在描写河东物产时,一连串的铺排既展现了地域特色,又形成了强烈的音韵美感。值得注意的是,扬雄在华丽辞藻之外,始终保持着思想的深度,避免了汉赋常见的"劝百讽一"的弊病,这种平衡的把握尤为难得。 作为读者,在品读《河东赋》时,不仅能感受到汉代辞赋特有的宏大气势,更能体会到扬雄作品中独有的理性光芒。与司马相如赋作的浪漫恣肆相比,扬雄的赋更显沉稳内敛;与班固赋作的典雅庄重相较,扬雄的赋又多了几分哲思的深度。这种独特的文学气质,使《河东赋》在汉代辞赋中独树一帜,至今读来仍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。 从历史价值来看,《河东赋》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,更是研究汉代河东地区地理人文的重要资料。赋中对当地风土人情的记载,对祭祀活动的描述,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。扬雄以文学家的敏锐和哲学家的洞察,为我们保存了汉代社会生活的生动片段。 这部作品充分展现了扬雄作为文学大家的综合素养。他既精通辞赋创作的艺术规律,又深谙儒道思想的精神内核,还能将二者有机融合,创造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学作品。《河东赋》的文学成就和历史价值,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反复品味。对于古典文学爱好者而言,这是一部能够带来多重阅读享受的佳作;对于研究者来说,这更是一座蕴含丰富学术资源的宝库。
2025年07月05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873766
"河东之赋,辞采华茂,如行云流水,自然成文。"
2025年07月05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425293
从《河东赋》中读来,起初被其铺陈的壮丽山河所震撼,但细品之下却愈发感到困惑。这般宏大的铺排,究竟是真情实感的流露,还是刻意为之的炫技?赋中描绘的河东景象,固然气象万千,但总觉得少了些人间烟火气,更像是一幅精心装裱的画卷。联想到扬雄作赋时的处境,这般极力颂扬的背后,是否暗含着对现实的逃避?尤其读到那些对帝王功德的赞美之词,更觉浮夸做作。汉代赋家惯用这种华丽辞藻,可当笔墨过分追求形式之美时,反而让人怀疑其真诚何在。或许在那个时代,这样的文风确能博得青睐,但今日读来,只觉得空洞无物。赋中那些对自然山川的描写,本可触动人心,却因刻意雕琢而失了真趣。文学若是沦为取悦的工具,再华丽的文字也不过是空中楼阁。
2025年07月05日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