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阴符经
知书房
阴符经
佚名 著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书评 · 62
发表书评
读《阴符经》注本,李筌注直白但少深度,偏重字面解释,缺少思想发挥。张果注系统性强,把道家理论和兵法结合,但有些地方想得太多,反而偏离本意。所以最好两本一起看,先看李筌弄懂字句,再看张果理解思想。如果想研究更深,可以看朱熹和王夫之的解说,他们用理学观点分析,但要注意别被带偏了。经文里"天发杀机"的"杀"字,有的本子写成"煞",其实是传抄错了,应该按照最早的本子改回来。
"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,尽矣。"
有人从《阴符经》中窥见"观天之道,执天之行"的玄机妙算,有人却读出了"食其时,百骸理"的养生之道。当我翻开这部神秘经文,却像是与一位隐士对坐论道,他时而指点江山,时而笑谈生死,让我在字里行间触摸到天地运行的韵律。这部流传千年的奇书,既散发着冷峻的谋略智慧,又蕴含着温润的生命哲学。在这个浮躁的年代,我们更需要这种既能经世致用又可修身养性的古老智慧,让它在现代文明的土壤中重新焕发生机。
许多读者初览《阴符经》,辄觉其文辞玄奥,义理幽深,如坠五里雾中。此经虽仅三百余言,然字字如珠,句句藏锋,非泛泛而读者可窥其堂奥。窃以为《阴符经》之难解,非尽在文字之艰涩,实因其中暗含上古兵家秘术与道家玄机,更杂糅战国时期特定之隐语系统。昔年太公阴符、鬼谷揣摩之术,皆此类也。
今人读古经,常犯一病:以今度古。殊不知战国文字非但时空阻隔,更兼当时纵横家著书,本就讲究"微言大义",往往"正言若反"。《阴符经》中"天有五贼,见之者昌"之类文句,非真言盗贼之事,实乃五行生克之隐喻。此等表达方式,正是先秦诸子"微显阐幽"的典型笔法。余尝见今之注本,强将经文言句与现代概念比附,此犹执矩以测圆,终失其真。
读此类古经,当如解连环。先通训诂,次明义理,再参以史实。尤当注意者,战国文字多"诡辞",表面说甲,实则指乙。譬如经中"禽之制在气"一句,看似论狩猎,实乃论制敌先机。此等文字游戏,恰是那个时代特有的表达智慧。记得先师曾言:"读《阴符》如观弈,不能只见黑白,要见棋手呼吸。"此语道破读经三昧。
今人若欲深入此经,不可不备三物:一为《说文》以正字形,二为《广雅》以通古义,三为沉静之心以味玄旨。余每夜读经,必先焚香默坐,待心镜澄明,方敢展卷。盖此经如古剑,躁者持之反伤己身。前人谓"阴符"二字,暗合天道运行之机,其言虽简,其义实宏。读者若能破除现代思维窠臼,以古人之心体味,或可稍解其中三昧。
这书不行,讲得太玄乎。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