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庄子
知书房
庄子
庄周 著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书评 · 97
发表书评
梦蝶难醒,真人难寻。
从历史意义来看,《庄子》确实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哲学著作,它提出的"逍遥游""齐物论"等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但细读之下,这部被奉为经典的著作却处处透着令人不适的虚无主义色彩。庄子主张的"无己""无功""无名"看似超脱,实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人生观,这种思想若被广泛接受,势必导致社会发展的停滞。
就人物形象塑造而言,庄子笔下的理想人格往往显得极端而不近人情。那些"肌肤若冰雪""不食五谷"的神人形象,与其说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,不如说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。更令人反感的是书中大量出现的肢体残缺者,庄子刻意将他们塑造成得道高人,这种为标新立异而标新立异的写法,实在让人难以认同。
语言风格上,《庄子》确实展现了惊人的想象力。那些"鲲鹏展翅""庄周梦蝶"的典故流传千古,但其华美的修辞下隐藏着思想的空洞。就像用金线绣花的锦缎,远看光彩夺目,近看却经不起推敲。特别是那些刻意为之的夸张比喻,读多了反而让人产生审美疲劳。与其说这是哲思的深邃,不如说是文字游戏的泛滥。
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书中无处不在的相对主义思想。庄子将"是"与"非"完全等同,这种看似高明的辩证法实则消解了一切价值判断。当善恶、美丑、是非的界限都被模糊,人类社会赖以维系的道德基础也就荡然无存。试想,如果人人都信奉"方生方死"的诡辩,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?
个人认为,《庄子》最大的问题在于其思想的极端性。它把"无为"推崇到极致,却忽视了人类进步需要积极作为;它追求绝对自由,却无视社会规范的必要性;它崇尚自然,却贬低文明的价值。这种思想若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,后果不堪设想。
阅读《庄子》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种煎熬。每当看到那些故作高深的寓言,那些似是而非的论断,我都忍不住想要合上书页。也许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,这种思想有其存在的价值,但在当今社会,我们更需要的是建设性的、积极进取的处世哲学。
或许是我与这部经典缘分尚浅,也或许是时代变迁使然。我承认《庄子》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,却无法认同其核心思想。也许再过些年,当我经历了更多人生起伏后,会对其有新的理解。但至少现在,这本书给我的更多是困惑而非启迪。这种阅读体验让我明白,即便是公认的经典,也需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审视。
说到底,读书如交友,贵在相契。《庄子》于我,就像一位满口玄机的老者,他的智慧或许深邃,却与我的世界观格格不入。这倒让我想起书中一句话:"井蛙不可以语于海",也许我正是那只无法理解大海的井蛙吧。但即便如此,我仍坚持认为,人生在世,总要有些值得坚持的价值和追求。
"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。"
读庄子,我显得多余。
"天地与我并生,而万物与我为一。"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