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王维全集
知书房
王维全集
王维 著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书评 · 75
发表书评
有人说,王维的诗里藏着整个盛唐的山水。翻开《王维全集》,总能在某个不经意的诗句里,遇见一个比朋友圈更生动的世界。"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",这种闲适如今竟成了奢侈品。我们每天被信息轰炸,却忘了怎么像古人那样,用一首诗的时间看一朵云。
当代人总在追求"有用",可王维教会我们"无用之美"的珍贵。他笔下的终南山、辋川别业,不是简单的风景描写,而是一种生活哲学。就像他写"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",短短十个字,却让人闻到泥土的芬芳,感受到山间的凉意。这种细腻,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,反而成了最稀缺的养分。
我开始学着王维的方式观察生活。阳台上的盆栽,不再是装饰品,而是"绿竹入幽径"的延伸;地铁上偶然瞥见的夕阳,也能化作"落日满秋山"的意境。虽然写不出"大漠孤烟直"的气势,但至少学会了在堵车时,把眼前的红灯想象成"红豆生南国"的俏皮。
最打动我的是王维诗中的烟火气。人们总说他的诗佛系,可"来日绮窗前,寒梅著花未"明明满是人间温情。去年冬天,我特意在窗前种了株梅花,开花那天,突然就懂了什么叫"诗中有画"。现在每次翻《王维全集》,都像在和老朋友对话——他说的明月松涛,我回以写字楼的霓虹,倒也相映成趣。
偶尔会带着诗集去公园,读着读着就笑了。王维若活在当下,大概会把"竹喧归浣女"写成"微信响叮咚",但那份对生活本真的热爱,永远不会过时。
王维诗画双绝,却难掩避世之憾。
"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"——王维的诗作恰似一幅水墨长卷,在简淡中见深远,于空灵处显禅意,将山水田园的静美与佛理哲思完美交融,留给后人一个永远值得品味的盛唐。
中国古典诗歌星空中最璀璨的明珠《王维全集》当之无愧地占据重要位置。在唐代诗人中,王维是作品流传最广、影响最深远的诗人之一,至今仍被广泛传诵。王维诗歌影响之深远。从思想境界之高远、艺术手法之纯熟、意象运用之精妙、语言锤炼之完美等方面看,后人多有模仿学习,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地吸收借鉴。
读完真切感受到诗人天赋异禀,编注者学识渊博。诗人写景如在目前,抒情真挚动人,寥寥数语,意境全出。有叹为观止之感,更有摘抄背诵的冲动。诗歌艺术一字一句都达到极致,语言清新,韵律和谐,可以说"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"。
诗歌风格与思想内涵难以简单概括。可赞王维清新淡远,可叹王维超然物外;可赞王维寄情山水,可叹王维逃避现实;可赞王维意境空灵,可叹王维消极避世。
宋代苏轼评价王维"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"。这个评价准确道出了王维诗歌的最大特色。王维的诗歌不是刻意为之,而是自然天成的艺术结晶。
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重读《王维全集》,就像在喧嚣的都市里找到一方静谧的禅院。那些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山水意境,不是简单的景物描摹,而是一个诗人用生命参悟的修行之道。每次翻开泛黄的书页,都能感受到王维将儒家的济世情怀、道家的自然哲学与佛家的空明境界,熔铸成独特的艺术生命。
"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"这样的诗句,表面写的是游山玩水的闲适,内里却藏着人生的大智慧。王维用笔墨构建的辋川别业,既是真实的山水园林,更是精神上的修行道场。他在安史之乱后的半官半隐,不是消极避世,而是在动荡年代里守护内心的明月清泉。这种处世态度,比起那些在宦海沉浮中迷失自我的文人,更显出一种通透的智慧。
读王维的诗文,会发现他笔下的"空山不见人"并非真正的空寂。在那看似无人的山林里,有"时闻人语响"的生命悸动;在"明月松间照"的静谧中,藏着"清泉石上流"的生动气韵。这种对生命律动的敏锐感知,让他的作品超越了简单的隐逸文学范畴。当代人总抱怨生活节奏太快,却很少像王维那样,在终南山的烟霞里读懂"白云回望合,青霭入看无"的禅机。
王维的艺术成就提醒我们: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古寺,而在日常生活的审美观照中。他既能写出"大漠孤烟直"的边塞壮歌,也能吟咏"人闲桂花落"的庭院小景。这种既能入世建功立业,又能出世修养心性的能力,恰是现代人最缺乏的生命智慧。当我们被功利主义裹挟时,不妨像王维那样,在"雨中草色绿堪染"的自然之美中,重新找回心灵的平衡。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