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编珠
知书房
编珠
杜公瞻 著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书评 · 63
发表书评
编珠这本书的内容很实用。它把很多零散的知识集中在一起,方便查阅。杜公瞻做这件事很有意义。他把前人的智慧整理成册,让后人不用再花时间从头收集。
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典故和成语。编珠把这些内容分类排列,查起来很方便。一个人想要写好文章,就要多积累这些素材。这本书就像一个小型的知识库,放在手边随时可以翻阅。
读书最重要的是实际用处。编珠里的内容都很实在,没有空话。读完之后能记住很多东西。它不像有些书读完了就忘了。这些知识在写文章、说话时都能用上。
学习需要方法。编珠的编排很有条理。它按照类别来整理内容,不是随便堆砌。这样学习起来更有效率。一个人想要进步,就要学会整理知识。乱学一通是没用的。
编珠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性。它不是讲大道理的书,而是可以直接用的工具书。这样的书现在越来越少了。很多人写书总喜欢讲些虚的东西,不如这本实在。
古籍整理很不容易。杜公瞻花了很大功夫来做这件事。他不仅收集资料,还做了分类和注释。这种治学态度值得学习。现在的人往往太浮躁,不愿意做这种基础工作。
编珠啊…好难懂。
初读《编珠》时,只觉其编排精巧,却未能领会杜公瞻编纂此书的深意。这部诞生于隋朝的类书,以"天地""山川""居处""仪卫"等四十七个门类,将浩瀚典籍中的典故词藻分门别类,犹如一串串精心打磨的珍珠。再读时方悟,这不仅是供文人查阅的辞藻宝库,更是一部展现古人智慧结晶的微型百科全书。
杜公瞻以独特的编排体例,开创了类书编纂的新范式。他将每个词条都注明出处,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,在当时堪称创举。书中引用的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礼记》等典籍,如今看来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。这种对经典的整理与传承,让我联想到当下信息爆炸时代,我们更需要这种系统化、结构化的知识整理方式。
"天地"门类中,杜公瞻汇集了古人关于宇宙自然的思考。从"天圆地方"到"日月星辰",这些记载不仅反映了古人的宇宙观,更展现了他们探索自然的执着精神。我常想,在科技落后的古代,人们仅凭肉眼观察就能总结出如此精妙的自然规律,这种智慧实在令人叹服。而今我们虽拥有先进的观测手段,却往往失去了古人那份专注观察的耐心。
"山川"篇中辑录的地理知识尤为珍贵。那些对五岳四渎的记载,不仅具有地理学价值,更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每当读到"泰山北斗"这样的词条,总能感受到古人将自然景观人格化的独特思维方式。这种将地理与人文相结合的传统,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景观审美。
"居处"门类展现了古代建筑与生活智慧。从"宫室"到"园林",杜公瞻精心挑选的词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古代生活图景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"檐牙高啄""钩心斗角"等建筑术语的收录,这些专业词汇的保存,为后人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宝贵资料。我认为,这种对生活细节的关注,正是类书最具魅力的地方。
"仪卫"部分记载的礼制规范,在今天看来或许有些繁复,但其中体现的秩序观念仍具启示意义。杜公瞻对"九宾""八佾"等礼仪制度的梳理,不仅保存了传统文化,更展现了古人"以礼立国"的治国理念。在当代社会,我们虽不必拘泥古礼,但其中蕴含的尊重与秩序意识,依然值得借鉴。
《编珠》最令我赞叹的是其"以类相从"的编纂思想。这种系统化的知识整理方法,与现代信息管理理念不谋而合。杜公瞻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有机整体,犹如一位高超的珠宝匠,将散落的珍珠编织成璀璨的项链。这种化零为整的智慧,对今天的知识管理仍具启发意义。
当然,阅读《编珠》也需保持清醒认知。由于时代局限,书中某些内容难免带有迷信色彩或等级观念。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,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。比如对待"祥瑞"类的记载,既要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,又要用现代科学观念加以审视。
在我看来,《编珠》的价值不仅在于保存古籍,更在于它展现了一种对待知识的态度。杜公瞻不满足于简单抄录,而是通过精心分类,让典籍中的智慧焕发新生。这种编纂理念,对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尤为重要——在海量信息面前,更需要学会甄别、归类与整合。
每次翻阅《编珠》,都能感受到杜公瞻编纂时的匠人精神。他不仅是在整理知识,更是在构建一个有序的知识宇宙。这种将毕生所学系统化、结构化的努力,在今天这个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,显得尤为珍贵。或许,我们每个人都该像杜公瞻那样,在知识的海洋中,做一名用心的采珠人。
良书,如饮醇醪!《编珠》者,世间至简至妙之书也。闲来可读,忙中来读,鸿儒可读,白丁亦可读。晨起读之如饮甘露,夜深诵之似见星辰。不拘一格,不囿一时,百读而得新意,千诵而生灵光。记事断金玉,成文碎琼瑶。非止采撷之书,实乃会心之作。偶得一语,可抵十年寒窗;知其一二,足慰半生蹉跎。珠玑满纸,字字凿空而入木三分。
翻开《编珠》时想找些人生答案,却发现满纸都是拼凑的典故。得意时翻到"玉润珠辉",它只会空洞地喊着"文采斐然";失意时找到"蚌病成珠",它冷冰冰地告诉你痛苦就该产出点东西。想得到安慰时,它抛出"探骊得珠",让你觉得人生就是场赌博。困惑时读到"鱼目混珠",它不是在提醒你警惕,反而像在嘲笑你的无能。
更可笑的是那些"珠联璧合""珠围翠绕",全是堆砌的漂亮话。每个典故都像从别人那里偷来的珠子,用线硬穿在一起。表面闪着光,拿近了看全是别人的东西。
它教你处世就像教人串珠子,说要把每个经历都打磨成可供展示的标本。但生活不是收集现成的典故,痛苦不是为了变成谈资。那些整齐排列的成语,像货架上待售的工艺品,标好了价码等人来买。
读久了发现,它不是在帮你理解生活,而是在教你怎么把生活包装成商品。每个典故都是模具,要把你的经历硬塞进去成型。它不在意你的真实感受,只关心能不能凑成对仗工整的句子。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