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经古本篇
道德经古本篇
老子

道德经古本篇

老子  

经名:道德经古本篇。唐傅奕校定。二卷。底本出处:《正统道藏》洞神部本文类。
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
书评  · 62
发表书评
用户头像知书客542266
这部被过度神化的经典,实在令人失望。《道德经古本篇》充斥着似是而非的诡辩,将简单道理包装成玄妙莫测的谜语。老子用五千言构建的这套理论体系,本质上不过是为逃避现实寻找的华丽借口。 所谓"道可道,非常道",开篇就用文字游戏故弄玄虚。这种故作高深的表达方式,与其说是智慧,不如说是对读者智商的侮辱。全书八十一章,处处可见这种模棱两可的表述,让人不得不怀疑作者是否真的想传达什么实质内容。这种含混不清的文风,与其说是哲学,不如说是占卜用的谶语。 最令人反感的是其消极避世的核心主张。"无为而治"听起来美妙,实则是为懒惰找的遮羞布。将不作为美化为最高境界,这种论调在任何时代都是危险的。历史上那些真正践行"无为"的统治者,最终都导致了社会的停滞与衰败。老子的这套理论,本质上是在为统治者的无能开脱。 关于"柔弱胜刚强"的论述更是荒谬。自然界中,柔弱永远是被淘汰的一方。人类社会同样如此,那些信奉"柔弱"的文明,最终都成了历史的尘埃。将逆来顺受包装成智慧,这种思想荼毒了中国人数千年,造就了国民性格中根深蒂固的奴性。 书中对"绝圣弃智"的推崇尤其令人不安。反对知识、反对进步的主张,在任何时代都是反动的。老子理想中的"小国寡民"社会,不过是原始部落的浪漫想象。这种反智倾向,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方向背道而驰。 所谓的"上善若水",本质上是在教导人们放弃原则。水固然能适应各种容器,但人也应该如水般随波逐流吗?这种没有立场的处世哲学,培养出的只能是毫无原则的投机分子。历史上那些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人物,没有一个是靠"柔弱"取得成就的。 最讽刺的是,这部反对智巧的著作,本身却是智巧的极致体现。用最精致的语言包装最消极的思想,这种矛盾贯穿全书。老子教导人们"见素抱朴",却用最华丽的辞藻来表达这个主张,这种言行不一恰恰暴露了其理论的虚伪性。 不可否认,书中确实包含一些闪光的思想。比如"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"的辩证观点,以及"治大国若烹小鲜"的适度原则。但这些零星的智慧火花,完全被淹没在消极避世的主旋律中。与其在这些似是而非的语句中寻找智慧,不如去读那些真正推动人类进步的哲学著作。 这部被过度吹捧的经典,实际上是一剂精神毒药。它教导人们逃避而非面对,妥协而非抗争,守旧而非创新。在需要开拓进取的今天,这种思想尤其有害。与其沉迷于这些玄虚的理论,不如脚踏实地解决现实问题。毕竟,世界不会因为我们的"无为"而自动变好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244494
函谷关外,残阳如血,青牛踽踽独行,留下道道蹄印湮没在黄沙中。这位周室守藏史真的看透了人间万象吗?五千言的玄奥字句里,藏着多少未竟的诘问。竹简上的"道可道非常道",像一道永远解不开的符咒,让后世万千解经者陷入文字的迷阵。 那些被奉为圭臬的句子,细想来何其矛盾。"无为而无不为"——究竟是要君王垂拱而治,还是教人做那壁上观的冷漠客?战国烽烟里,列国谋士奔走游说,老聃却教人"绝圣弃智"。当青铜戈矛刺穿士卒的胸膛时,这样的智慧岂非太过奢侈?我常疑心,这五千言不过是乱世中疲惫灵魂的避难所,就像暴雨中飘摇的草庐,看似安稳,实则随时会被时代的洪流冲垮。 帛书甲本上斑驳的墨迹里,"上善若水"四字尤为清晰。可水终要东流入海,人岂能永远示弱?秦军铁骑踏破六国城池时,那些信奉"柔弱胜刚强"的士人,最终不过化作青史里几行带血的注脚。更讽刺的是,被后世道观香火供奉的《道德经》,在汉初竟成为帝王南面之术。所谓"圣人不仁",不正是黄老之学为酷吏政治开脱的绝妙注脚? 最令人玩味的是第八十一章。"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"——那这五千言珠玑般的词句,又当如何自处?老子用最精妙的修辞否定修辞的价值,就像用金樽盛装"去奢"的训诫。或许我们追逐的从来不是真理,而是那个骑牛西去的背影投射出的幻象。当历代注疏堆叠成山,原初的竹简早已朽烂,谁又能断言自己触摸到了真正的"道"? 敦煌残卷里《想尔注》的朱批犹在,将经文曲解为修仙秘笈;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颠覆了流传千年的章次;北大汉简上"恒"与"常"的异文,暗示着避讳背后的政治操弄。这部被译成数百种文字的古经,就像九重天外的玄都,每个朝拜者都声称得见真容,描摹出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。 如今站在终南山的雾霭里,看香客们跪拜道德经碑,忽然觉得那石碑与函谷关的夯土墙并无二致。当人们将"自然无为"念作咒语,将"知足常乐"奉为信条时,可还记得乱世饥民易子而食的惨状?五千言的智慧或许从未真正降临人间,它只是悬浮在历史裂隙中的海市蜃楼,每个时代都倒映出自己需要的幻影。青牛踏过的关隘早已湮灭,唯有那些似是而非的箴言,仍在风中飘荡成谜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429767
别看了,没啥意思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207273
"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。"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903668
中华哲学典籍中的巅峰之作《道德经古本篇》作为道家思想的开山之作当之无愧。在中国古代哲学著作里,《道德经》是流传最广、影响最大的作品,至今仍在被研究。这本书的影响非常深远。关于思想内涵的深刻、表达方式的精炼、文字运用的巧妙等等方面,有些是直接引用,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人。 读完觉得老子智慧超群,注释者学识渊博。作者写的内容简洁有力,道理深刻,用很少的话说明很多事,每个字都恰到好处。读起来让人惊叹,甚至想要抄写背诵。哲学思想的表达一句一段都是最高水平,文字简练,道理明白,可以说是"用最简单的语言,说最深刻的道理"。 书中的思想观点很难简单评价,每个读者都有不同理解。喜欢它说柔弱胜刚强,也困惑它说无为而治;喜欢它讲道法自然,也思考它讲绝圣弃智;喜欢它谈上善若水,也琢磨它谈小国寡民。 (汉代)河上公说《道德经》非同寻常,是天地至理。自从有了天地,就自然有这样的道理,不是谁想出来的,是天地本来就存在的规律。 书里讲"道可道,非常道",这句话让人反复思考。开始觉得太玄妙,后来慢慢明白是在说真正的道理说不清楚。读到"上善若水"时,想到水的特性确实很特别。看到"治大国若烹小鲜",发现管理国家真的需要掌握火候。这些内容初看简单,细想却很有深意。
2025年08月01日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