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列子
知书房
列子
列御寇 著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书评 · 70
发表书评
很久没看《列子》这种讲虚静无为的古书了。朋友说这本书能让人看透生死,但我读完只觉得满纸都是自相矛盾的漂亮话。
书里说"生者死之根,死者生之始",把生死说得像喝茶倒水一样简单。可是真有人面对死亡时,谁能保持这种超然?我见过临终的人,没有一个是笑着走的。这种话除了显得高深,还有什么用?
更可笑的是那个"杞人忧天"的故事。现在看,那个杞人才是正常人。天会不会塌没人知道,但全球变暖、小行星撞击,这些才是现代人该忧心的。列子嘲笑忧天是庸人自扰,可他自己整天说些御风而行的鬼话,不是更荒唐?
最不能接受的是"杨朱哭歧路"。说人面对选择就像站在岔路口哭。可现实是,大部分人连哭的机会都没有。普通人一辈子都在被推着走,读书、工作、结婚,哪有什么选择的自由?列子这种话,不过是给那些有闲心思考人生的人听的。
书里还说要"虚己以游世"。意思是把自我清空才能在世上自在。可我试过了,老板不会因为你"虚己"就少派活,房东也不会因为你"游世"就免房租。这种话放在今天,跟成功学鸡汤有什么区别?
不过有些地方确实有意思。比如"两小儿辩日"的故事,至少承认了人认知的局限。但这样的段落太少了,大部分内容都在教人怎么逃避现实。用现在的话说,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。
看完全书,最大的疑问是:这些玄之又玄的道理,除了让人自我感觉良好,到底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帮助?如果说《论语》教人做人,《孙子》教人做事,那《列子》教人什么?做梦吗?
逆天思想,豁达人生必读!
这本书写了很多神怪故事。但思想很浅薄。没有庄子深刻。观点也含糊不清。读完后感觉浪费时间。想学道家的应该跳过它。不值得认真读。
列子笔下那些飘逸的梦境与寓言,总让人想起蝴蝶翅膀上闪烁的晨露。《周穆王》篇中"昔者庄周梦为胡蝶,栩栩然胡蝶也",这般物我两忘的意境,恰似春日里突然掠过窗棂的一抹蝶影,转瞬即逝却又刻骨铭心。这位道家宗师笔下的"梦"意象,不是寻常的睡眠幻境,而是通往逍遥境界的神秘甬道。当他说"觉而后知其梦也,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"时,那种对现实与虚幻的哲思叩问,至今仍在轻叩现代人的心门。
《汤问》篇中"愚公移山"的寓言尤为动人。那个倔强老人面对智叟的嘲笑时,说出"虽我之死,有子存焉"的朴素信念,恰似一柄利剑刺穿了急功近利的世俗外衣。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里,藏着最深刻的生命智慧——不是夸父追日般的悲壮,而是代代相传的永恒接力。当我重读"山不加增,何苦而不平"这句时,突然明白列子要说的或许不是移山的可行性,而是生命延续本身蕴含的无限可能。
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的《列子哲学研究》将这种"乘物以游心"的境界剖析得尤为透彻。他把列子笔下那些会说话的骷髅、御风而行的仙人,都还原成对生命本质的诗意探索。确实,当我们跟随列子的笔墨遨游时,那些看似荒诞的寓言突然变得亲切起来——就像午后小憩时做的那个似真似幻的梦,醒来时嘴角还挂着会心的微笑。
《列子》八篇,虽真伪难辨,然其寓言精妙,文采斐然,足与《庄子》相颉颃。书中"愚公移山""杞人忧天"诸章,立象尽意,妙趣横生,实为先秦哲理文学之瑰宝。其说理与《老子》相表里,而又别具机杼,张湛注本尤为精审。细读之,觉其思议超旷,文辞简远,颇得道家真髓。虽或杂有魏晋人增饰,然要其大旨,固不失为晚周杰作也。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