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上林赋
知书房
上林赋
司马相如 著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书评 · 32
发表书评
古时候的人写文章,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想法,追求文章的意境和美感。现在的人写文章,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文采,为了追求名利和地位。古人的文章讲究含蓄深远,像司马相如写的《上林赋》,虽然是描写皇家园林的奢华,但字里行间透着对自然的热爱。现在的文章一味堆砌辞藻,看起来华丽,实际上空洞无物。
《上林赋》里描写上林苑的景色很细致。写到山有多高,水有多深,花草树木的种类很多。还写到各种珍禽异兽在那里生活。这些描写看似是在夸耀皇家园林的宏伟,其实是在感叹自然的神奇。当时的人读了,既能感受到皇家的气派,也能体会到作者对自然的敬畏。
现在的人写景,只知道用华丽的词语。他们写高楼大厦,写名牌汽车,写昂贵的手表。这些描写除了炫耀财富,没有任何意义。他们忘了文章最重要的是表达真实的情感。
《上林赋》里还写到皇帝打猎的场景。表面上是在歌颂皇帝的威武,实际上是在提醒人们不要过度捕杀动物。这种写法很巧妙,既符合当时的要求,又表达了作者的想法。现在的文章要么一味奉承,要么一味批评,失去了古人那种含蓄的智慧。
读《上林赋》可以发现,古人的文章虽然辞藻华丽,但每个字都有它的用意。他们不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,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。现在的文章看起来花哨,读完之后却什么也记不住。这是因为现在的作者太注重形式,忽略了内容。
司马相如的《上林赋》铺展开来,像一幅徐徐打开的锦绣画卷。读这样的赋,不能急,需得让那些华丽的词藻在舌尖上慢慢化开,如同品一盏明前龙井,初尝只觉清冽,回味方知甘醇。汉赋的铺张扬厉,看似堆砌,实则暗藏机锋,每一句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珠玑。
《上林赋》的壮阔,在于它将皇家苑囿的恢弘气象写得淋漓尽致。那些"左苍梧,右西极"的铺排,"日出东沼,入乎西陂"的夸张,初读或许觉得浮华,细品才知这正是汉大赋的气魄所在。司马长卿用文字筑起了一座纸上上林苑,比真实的上林苑更显巍峨。这般写法,今人或许觉得虚夸,但古人要的就是这份"苞括宇宙"的胸怀。我常想,若把这篇赋译成白话,怕是会失掉九分神韵,就像将青铜鼎熔了铸成铁锅,形虽在,魂已散。
最妙的是文中对天子狩猎场面的描写。"追怪物,出宇宙"的狂放,"骑京鱼,逐文鳐"的奇想,读来令人血脉贲张。司马相如把现实与幻想揉在一起,创造出亦真亦幻的文字奇观。这种想象力,今人只能在科幻电影中得见,而两千年前的文人早已在竹简上挥洒自如。我时常抚卷感叹:古人写赋,是在用文字做雕塑,每一笔都要见筋骨;而今人写作,太多像在拍短视频,只求瞬间的抓人眼球。
赋中那些"荡乎八川分流"的水系描写,看似枯燥的罗列,实则暗含深意。就像老匠人打磨玉器,外人看来不过是反复的磋磨,唯有行家知道每道工序的必要。司马相如写水势的迂回曲折,何尝不是在隐喻治国之道?这般曲笔,比直白的说教高明百倍。当代读者或许觉得辞藻太密,但若能静心细读,自能体会其中三昧。
最让我心折的是结尾处"于是酒中乐酣,天子芒然而思"的转折。前文极尽铺排之能事,最后却以"此泰奢侈"自省,这种曲终奏雅的笔法,堪称赋体的绝妙范式。就像一场盛大的宴会,高潮时突然撤去酒馔,反倒让人清醒。司马相如不愧是讽谏高手,他把劝诫藏在颂扬里,如同将药丸裹上蜜糖,既尽了文人职责,又不扫帝王雅兴。这般智慧,今之写作者实在应该好好揣摩。
夜读《上林赋》,总觉纸页间有金石之声。那些两千年前的文字,至今仍在叩击现代人的心扉。我们总说古人迂阔,可他们用文字构建的精神世界,比我们想象的更辽阔。在这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,重读这样的鸿篇巨制,就像给心灵做一次深度按摩。那些看似繁复的描写,其实是作者在带着读者慢跑,跑着跑着,浮躁之气自然消散。
掩卷沉思,忽然明白汉赋为何要这般铺陈。它不是在炫耀辞藻,而是在培养一种气度——对美的感受力,对宏大叙事的把握力,对细节的观察力。这些能力,恰恰是当代人最欠缺的。读《上林赋》,读的不仅是文字,更是一种逐渐失传的思维方式:既能上天入地地想象,又能脚踏实地地思考。这样的文章,就像陈年老酒,搁得越久,越显滋味。
读《上林赋》的时候,总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在翻腾。司马相如写的那些华丽宫殿和珍奇异兽,看起来是在夸汉武帝的猎场有多壮观,但仔细想想,字里行间藏着更多东西。
刚开始看会觉得这是一篇纯粹的颂扬文章。那些描写上林苑景色的句子,像"离宫别馆,弥山跨谷",确实让人想象出奢华的场面。但看到后面,发现作者其实在提醒皇帝。他说"于是乎背秋涉冬,天子校猎",表面上写打猎,实际上在说不要过度沉迷享乐。
我特别喜欢文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。比如"沉沉容容,遥噫西崦",这些句子让人仿佛亲眼看到那些山水。但更重要的是,作者通过这些描写告诉我们,人应该对自然保持敬畏。上林苑再大,也只是自然的一小部分。
文中那些夸张的排比句,像"撞千石之钟,立万石之钜",初看觉得浮夸,细想才发现是在暗讽。作者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,过度的物质追求其实没有意义。真正的快乐不在于拥有多少,而在于懂得节制。
最触动我的是结尾部分。作者突然转向劝诫,说"于是历吉日以齐戒,袭朝衣以正容"。这分明在提醒皇帝,打猎玩乐之后还是要回归正事。这种转折让人明白,文章前面的铺陈都是为了最后的点题。
读完最大的感受是,人不能迷失在物质享受里。就像上林苑再美,也只是暂时的游乐场。生活中重要的不是拥有多少珍奇,而是保持清醒的头脑。作者用华丽的文字包裹着朴实的道理,这点特别值得学习。
每次重读都会发现新的东西。有时候觉得作者在奉承,有时候又觉得他在讽谏。这种复杂的感觉让人忍不住反复琢磨。也许好的文章就是这样,表面一个意思,内里藏着更多深意。
读完《上林赋》,感觉文字特别华丽。这种华丽不是空洞的,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内容。它描写上林苑的壮丽景象,让人感受到汉朝的强大和繁荣。司马相如的笔法很精细,他把每一个细节都写得很清楚。树木、野兽、宫殿、水池,每一个部分都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。
我喜欢他用铺排的手法。他写的东西很多,但不会让人觉得杂乱。他一层一层地写下来,从远到近,从大到小,逻辑很清晰。这种写法让人很容易想象出上林苑的样子。他的词汇也很丰富,但没有刻意用生僻字,读起来并不吃力。
《上林赋》的主题很简单,就是赞美帝王和国家的强盛。这种主题在汉代文学中很常见,但司马相如写得更生动。他用夸张的手法,但不是无意义的吹捧。他写的每一处景色、每一件事物,都能让人感受到真实的壮美。
读完这篇文章,最大的感受是它很有气势。它不像一些文章只追求辞藻的华丽,而是真的能让人感受到汉代的气象。司马相如的才华在这篇文章里展现得很充分。他的文字既漂亮又有内容,这一点很难得。
上林赋写得好。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