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书房

书单 书籍库
褚氏遗书
褚氏遗书
褚澄

褚氏遗书

褚澄  

南齐褚澄撰。全书1卷。凡10篇:受形、本气、平脉、津液、分体、精血、除疾、审微、辨书、问子。是作者有关经验、理论、心得体会、验案等内容的归纳与总结。其中,受形、精血、问子3篇讨论了性医学、性保健。如“精血篇”指出:“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,则五体有不满之处,异日有难状之疾。阴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,其精不出,内败小便,道涩而为淋;精已耗而复竭之,则大小便道牵疼,愈疼则愈欲大小便,愈便则愈疼。女人天癸既至,逾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,未逾10年,思男子合亦不调,则旧血不出,新血误行,或渍而入骨,或变而为肿,或虽合而无子。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,产乳众则血枯杀人。”后世在其启发下,总结出老人淋这一性医学所特有疾病的因机证治。同时,对男女性生活乖舛所产生病机也作了中肯分析,累为后所引用。“问子篇”云:“合男女必当其年,男虽十六而精通,必三十而娶;女虽十四而天癸至,必二十而嫁,皆欲阴阳完实而交合,则交而孕,孕而育,育而为子,坚壮强寿。”此观点与现代优生优育学思想一致,具有科学的内涵。本书之所以称为遗书,据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载:唐末黄巢发冢,得石刻医书,弃之。僧人义湛抄录其文,复经他人刊刻于世,故名《褚氏遗书》。谢观谓此书为“唐末五代人所伪造”,待考。有1985年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。
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
书评  · 55
发表书评
用户头像知书客621676
"医之为道,非精不能明其理,非博不能致其约。"
2025年07月06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507462
今春偶得《褚氏遗书》,坊间多推为医家秘笈,展卷三夜竟不知所云。其文辞芜杂,脉理零乱,间或夹杂谶纬之说,颇类江湖术士之作。所谓"遗书"者,伪托痕迹宛然,尤以经脉诸论最显凿空。褚氏若泉下有知,见此劣札冒其名号,当愤懑不能瞑目。医道贵在精微,此书却以玄虚惑众,令人不耐卒读。癸卯仲夏磊斋主人掷卷于姑苏寓次。
2025年07月06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941228
褚医有道,却见其偏。此书虽精,难掩其陋。
2025年07月06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811213
翻开《褚氏遗书》,医道精微处令人叹服。世人多着眼于褚澄的脉诊之术,我却独见他"医者父母心"的悲悯。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,他竟敢直言"贵贱同诊",这般胆识何其难得。尤其读到"凡治病,先须识因"之语,更觉可惜——若后世医家都能谨记此训,多少庸医误诊的悲剧或可避免。一卷薄书,藏着千年前医者对生命的敬畏,而今人捧读,竟觉字字如新。
2025年07月06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647916
人生困顿之际翻开《褚氏遗书》,那些医理脉诀竟像镜子般照见肉身无常。褚澄说"形神相资",可我这副皮囊早被熬夜掏空,像座漏雨的草堂。最刺心的是那句"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",明知该早睡早起,偏要捧着手机熬到子时,活像明知药苦却摔了药碗的顽童。医书里藏着长生术,世人却总在自毁长城,这般矛盾倒与褚氏隔空共鸣——他写"凡病多从心生",我却在心病中读他的医书。有时觉得古人真通透,把五脏六腑说得像自家院落般熟悉;有时又嫌他太玄,什么"天魂地魄"云山雾罩。但奇的是,每次胃痛失眠时重读,那些晦涩字句突然就懂了三分,仿佛千年前的太医正搭着我的脉。或许医道如禅,非得自己疼过才知真味。这书该放在枕边,既当药方,也作醒世的钟。
2025年07月06日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