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发赋
白发赋
左思

白发赋

左思  

辞赋名篇。西晋左思作。《艺文类聚》见载。赋文以白发与主人对答的形式构成全篇。先是主人因早生白发影响功名而“将拔将镊”,白发辩解说,“值君年暮”,生来白发,拔之何罪?且桔柚“贵其素华”,愿君手下留情。主人不听,教训白发:自古年少早仕官,而己发白年衰身低微。
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
书评  · 49
发表书评
用户头像知书客112668
左思的《白发赋》表面上写的是年华老去的感慨,但细读之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。他用华丽的词藻堆砌出一个文人面对衰老的典型形象,却看不到真实的生命体验。这种写法很像是为了写赋而写赋,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表达。 文章开头用大量典故描写白发,看起来很有学问。但这些典故用得太多太密,反而显得刻意。一个真正为白发苦恼的人,哪有心思翻这么多书?更可能的是左思在炫耀自己的知识储备,而不是真诚地面对衰老这个话题。 中间部分讲白发带来的困扰,说什么"朝露易晞"、"人生几何"。这些话前人早就说过无数遍了,左思只是换了个说法。这种陈词滥调让人怀疑他是否真的在意白发这件事。也许他只是想写一篇符合当时审美标准的赋,而不是表达个人真实的感受。 最奇怪的是结尾部分。前文一直在哀叹白发,最后突然说要"乐天知命"。这种转折太生硬,像是硬加上去的套话。如果真能看开,何必写这么长的赋来抱怨?这种前后矛盾的态度,让人觉得作者可能自己都不相信写的内容。 这篇文章最根本的问题在于,它更像是为了展示文采而写的应试作文,而不是作者真实的思想流露。左思似乎更在意如何把文章写得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,而不是表达自己对衰老的真实看法。这种写作方式虽然能赢得当时文人的赞赏,但很难打动真正的读者。 从思想深度来看,这篇文章也没有突破前人的框架。它重复了自古以来文人面对衰老时的陈词滥调,却没有提出新的见解。这样的作品虽然辞藻华丽,但缺乏真正的思想价值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486552
二十岁时读左思,他对你说:"白发将拔,惄然自诉";三十岁时读左思,他提醒你:"贵华贱枯,人之常情";四十岁时读左思,他让你明白:"畴昔叹时迟,晚节悲年促";五十岁时读左思,他告诉你:"甘罗自以辩惠见称,不以发黑而名著";六十岁时读左思,他安慰你:"四皓佐汉,汉德光明";七十岁时读左思,他支持你:"尔之所言,在我为宝"。人生每个阶段,都能在左思的文字里找到共鸣。 他写出了人们对衰老的恐惧,也写出了智慧的力量。他记录了世人对白发的偏见,也证明了价值的永恒。他用简单的语言,说出了每个人都懂的道理。他告诉我们,外表会变,但内心的光芒不会消失。 读左思的文字,就像在和老朋友聊天。他说的每句话都很实在,没有华丽的修饰,却让人感到温暖。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,给了我们面对衰老的勇气。他的文字不煽情,却让人感动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843587
读完左思的《白发赋》,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评价。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,又有些怅然。这篇赋不像其他作品那样华丽张扬,反而透着一股子朴实的力量。左思写自己的白发,写年岁渐长的无奈,字字都像在敲打人心。 他说白发是"愁之苗",这个比喻很直白,但越想越觉得贴切。人有了忧愁,白发就冒出来,像田里的野草一样挡不住。他写"朝为青丝暮成雪",这种变化太快,快得让人害怕。我读到这里,心里也跟着发紧。 左思没有用太多花哨的词藻,就是老老实实地写自己的感受。他写对镜见白发的惊讶,写想要拔掉白发的冲动,这些细节都很真实。特别是他写"恐亲友之见嗤",这种担心被人笑话的心理,谁没有过呢? 这篇赋最打动我的地方是它的坦诚。左思不掩饰自己的衰老焦虑,也不故作豁达。他就是在诉说一个普通人面对岁月流逝时的真实反应。读完之后,我不禁想到自己,想到所有人终究都要经历的这些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326317
白发写尽悲哀,却道出真实人生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286170
这篇真有那么好吗?我看不懂。
2025年07月31日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