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三国志
知书房
三国志
陈寿 著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书评 · 42
发表书评
翻开陈寿的《三国志》,总能在历史风云中窥见《易经》"变动不居"的哲思。这部纪传体史书以严谨的笔法记录汉末三分,却在不经意间暗合了"一阴一阳之谓道"的深层律动。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,恰似易经八卦中的三爻相叠,每个政权都在"亢龙有悔"与"见龙在田"的循环中演绎着盛衰之道。
曹操"奉天子以令不臣"的政治操作,本质上是对《易经·系辞》"崇高莫大乎富贵"的另类实践。这位挟天子的权臣深谙"时乘六龙以御天"的玄机,其屯田制改革看似经济政策,实则是将《易经》"厚下安宅"的治国理念转化为战时体制。当读到《武帝纪》中"设使国家无有孤,不知当几人称帝"的独白时,能感受到历史人物在"知几其神乎"临界点上的微妙平衡。
诸葛亮"鞠躬尽瘁"的宿命,恰是《易经》"劳谦君子"的生动注脚。隆中对构想的"跨有荆益",暗合了泰卦"天地交而万物通"的卦象,而北伐途中"出师未捷"的遗憾,又应验了小过卦"飞鸟遗之音"的谶示。陈寿用"应变将略,非其所长"八字评语,道破了这位蜀相在"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"境界中的历史局限性。
东吴的存续尤其彰显"柔顺利贞"的易理。孙权在"见群龙无首"的乱世中选择"或跃在渊",其"鼎足江东"战略与易经鼎卦"君子以正位凝命"形成奇妙呼应。当陆逊火烧连营时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战术胜利,更是"刚柔相摩,八卦相荡"的宇宙法则在历史中的具象化呈现。
在这部以"辞约而事详"著称的史书里,陈寿始终保持"贞观"式的冷静叙述,却让读者在字里行间触摸到《易经》"穷则变,变则通"的历史脉搏。三国人物的命运起伏,恰似六十四卦的爻变交移,每个人都在"天地之大德曰生"的框架内,演绎着或刚健或柔顺的生命轨迹。这种历史书写方式,使《三国志》超越了单纯的事件记录,成为诠释华夏文明深层密码的哲学文本。
"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"
《三国志》以简洁著称,但叙事清晰,取材严谨。陈寿善于剪裁史料,去芜存菁,使三国纷繁复杂的历史脉络得以清晰呈现。他评价人物客观公允,不因个人好恶而歪曲事实。虽然篇幅有限,但对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记载都很到位。后人读此书,既能了解历史大势,又能把握关键细节。陈寿的史笔平实有力,叙事中暗含褒贬,堪称良史典范。其价值不仅在于史料保存,更在于历史眼光的精准。
史笔如铁,字字千钧。
盖世奇书,史家绝唱!陈寿《三国志》,字字珠玑,章章锦绣。可正读,可反读,可细读,可略读;得意时读之更觉豪迈,失意时读之顿生勇气。帝王将相可取其谋略,贩夫走卒可学其处世。烽火连天之际当读,太平盛世更当读。论史不如读史,读史不如悟史。一卷在手,千年风云尽收眼底,真乃华夏文明之瑰宝也!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