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
三国志
陈寿

三国志

陈寿  

《三国志》是由西晋陈寿所著,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,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“前四史”之一。陈寿前半生是在蜀汉度过,入仕后,受宦官黄皓排挤而不得志。蜀汉灭亡后,陈寿历任著作郎,晚年多次被贬,屡次受人非议,历经十年艰辛,最完成了这部纪传体史学巨著,三国志最早以《魏志》、《蜀志》、《吴志》三书单独流传,直到北宋咸平六年(1003年)三书已合为一书。此外,陈寿在书中表现出品题人物的兴趣。他说曹操是超世之英杰,刘备是英雄,孙策、孙权是英杰,周瑜、诸葛亮、鲁肃是奇才,庞统,程昱、郭嘉、董昭是奇士,董和、刘巴是令士,和洽、常林是美士,徐邈、胡质是彦士,王粲、秦宓是才士,关羽、张飞、程普,黄盖是虎臣,陈震、董允、薛综是良臣,张辽、乐进是良将。
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
书评  · 70
发表书评
用户头像知书客249050
许多读者抱怨《三国志》艰涩难懂,视其为畏途,殊不知此般困境多半源于我们自身对古人叙事方式的隔阂。陈寿此书虽列正史,却与后世史书大异其趣,其文字简练到近乎吝啬的地步,往往三言两语带过惊天动地的大事,倒把浓墨重彩留给些无关紧要的细节。这般写法,活像吝啬的老学究在竹简上刻字,多刻一笔都要心疼半晌。 我们这些现代读者捧着白话译本尚且头晕目眩,更遑论直接读那佶屈聱牙的原文。陈寿笔下的人物对话尤其古怪,明明该是热血沸腾的战场宣言,经他写来却像衙门里的公文往来。关羽温酒斩华雄这等传奇,在他笔下竟缩水成"绍遣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,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。羽望见良麾盖,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,斩其首还"三十余字,读来简直味同嚼蜡。 更可恼的是他那种隐晦其辞的春秋笔法。写曹操是"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奸雄",写刘备便成了"弘毅宽厚,知人待士",看似褒贬分明,细品却全是滑不溜手的场面话。这般写法,倒像是怕得罪了哪位权贵的后人,每每写到关键处就笔锋一转,叫人看得心头火起。我常疑心陈寿当年写书时,案头必定摆着司马家的刀斧,否则怎会把三国风云写得如此支离破碎? 最令人扼腕的是,这部号称"前四史"之一的巨著,竟连赤壁之战这等决定三国格局的大战都草草带过。周瑜的火攻妙计,诸葛亮借东风的传奇,在陈寿笔下统统成了"权遂遣瑜等水军数万,与备并力逆曹公,遇于赤壁。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,初一交战,公军败退"这般干瘪的记述。这般写法,倒像是急着交差的书吏在应付差事,哪还有半点史家应有的气魄?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924758
人生最迷茫的时候翻开《三国志》,突然明白成王败寇不过转瞬之间。诸葛亮鞠躬尽瘁二十七年,最终星落五丈原,我今年三十岁,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,却还是想争想赢。我做不到像司马懿那样隐忍老辣,也学不来刘禅乐不思蜀的糊涂。看到曹操"老骥伏枥"时胸口发烫,读到关羽走麦城又忍不住叹气。也许到六七十岁才能像赵云那样看淡得失,但现在就是忍不住要为这些故事热血沸腾。书里那些金戈铁马的岁月,那些横槊赋诗的豪情,分明就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795512
有人说从《三国志》里看到"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"的忠义气节,有人却读出了"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"的权谋算计。而我捧着这本泛黄的史书,只觉得迷茫如潮水般涌来。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故事,到头来不过是史官笔下的几行文字。在权谋与道义的夹缝中,陈寿悄然描摹着人性的复杂。乱世之中,究竟什么才是永恒?当读到诸葛亮的五丈原秋风,我忽然明白,历史留给我们的或许不是答案,而是永远无法解答的追问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861189
陈寿此志,取材虽广而取舍失衡,魏武篇幅独多,蜀汉事迹每多疏略,知其有所避忌也。文笔枯涩,叙事支离,不及《史记》之跌宕,《汉书》之整饬。尤可议者,曲笔阿时,为尊者讳,若司马受禅等事,皆多隐饰。虽列在正史,然以史才论之,不过中下之品。后世推崇过甚,实因三国故事流传使然,非缘其本真价值也。
2025年07月3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205376
"夫英雄者,胸怀大志,腹有良谋,有包藏宇宙之机,吞吐天地之志者也。"
2025年07月31日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