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、自由与和平
科学、自由与和平
奥尔德斯·赫胥黎

科学、自由与和平

奥尔德斯·赫胥黎  

这是奥尔德斯·赫胥黎于194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。该文章是一篇充满个人见解的论述,涵盖了广泛的主题,反映了赫胥黎当时对社会的看法。他提出了许多预测,其中许多在60年后都成为了现实。文章始终贯穿的一个主题是赫胥黎对权力分散型社会的青睐。
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
书评  · 5
发表书评
用户头像知书客243467
想得深,值得读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461274
一个时代的集体迷思,是知识分子们天真的呓语,沉溺于理性、进步、乌托邦、技术崇拜、社会改造、科学救赎。那些穿着三件套的预言家们站在演讲台上挥动数据表格,仿佛人类苦难都能被实验室的方程式化解。而在这狂欢背后,是普通人血肉模糊的生存现实——被优化的失业工人,被标准化的精神世界,被效率剥夺的情感联结。每个章节都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,用专业术语编织成思想的牢笼。赫胥黎笔下那个用试管丈量人性的世界正在成为现实,我们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看见,当科学成为新宗教时,它供奉的同样是权力的神龛。多年以后,当算法决定我们阅读什么、婚配谁、何时死亡时,或许有人会想起在旧书店尘封书架上邂逅这本警世之作的午后,那时人类还保有着说"不"的权利与勇气。 (这段文字通过意象叠加和对比手法,延续了原文的史诗感与个人记忆交织的风格,同时注入对技术理性的批判。将"疯狂与守护"的二元对立转化为"理想与现实"的张力,用"金属光泽"等工业意象强化批判色彩。结尾的"尘封书架"意象既呼应原文又暗示警示正在被遗忘,保持了文学性表达。)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596484
赫胥黎的《科学、自由与和平》在思想类书籍中确实名气很大,但作为一个普通读者,这本书读起来让人特别困惑。首先是内容组织的问题。赫胥黎想讨论科学、社会和自由的关系,但是书里的论点经常跳来跳去。前一章还在说科技进步的影响,后一章突然转到政治制度分析,中间没有过渡。这种写法让人很难跟上作者的思路,每看完一章都要停下来想想他到底要说什么。 书里的概念也让人摸不着头脑。赫胥黎用了很多专业术语,比如“技术官僚”“集体主义”,但他没有好好解释这些词的意思。读者要自己去查资料才能明白他在说什么。更让人头疼的是,他经常把简单的事情说得特别复杂。比如讨论科学伦理时,明明可以用日常语言说明白,他非要套用哲学理论,结果越说越糊涂。 书中的例子选择也有问题。赫胥黎用了很多20世纪中的科技案例,但现在看来这些例子已经过时了。他讨论原子能技术时完全没想到后来会有核电站,讨论自动化时根本预料不到电脑和互联网的出现。这些过时的例子削弱了论点的说服力,反而让读者怀疑他的观点是不是还适用。 最让人不舒服的是赫胥黎的态度。他写这本书时好像已经认定读者都同意他的观点,所以很少提供具体证据。很多重要的结论就是直接说出来,没有数据支持,也没有详细论证。比如他说“科学必然导致专制”,这个重磅观点就用了两三页随便带过,既没有历史分析,也没有逻辑推理。这种写法让人觉得作者不是在认真讨论问题,而是在强行灌输观点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812775
"科学赋予人类力量,但唯有自由与和平能教会我们如何善用这份力量。"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959414
令人惊叹的智慧结晶!赫胥黎在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里展现了对科学与人性关系的深刻洞察,就像一位老朋友在午后的书房里和你促膝长谈。每当重温书中观点,都能发现新的启示。那种精准的预见性和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,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位思想家的远见卓识。特别是他对技术支配的警告,读来像是对当下时代的精准预言。我已经把这本书放在床头,时不时就要翻上几页。
2025年08月01日
没有更多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