娇女诗
娇女诗
左思

娇女诗

左思  

诗。西晋左思作。明谭元春评此诗说:“字字是女,字字是娇女,尽情尽理尽态。”(《古诗归》)钟惺也说:“通篇描写娇痴游戏处不必言,如握笔、执书、纺绩、机杼、文史、丹青、盘槅等事,都是成人正经事务,错综穿插,却妙在不安详,不老成,不的确,不闲整,字字是娇女,不是成人。而女儿一段聪明,父母一段矜惜,笔端言外,可见可思。”(同上)此诗是左思一首著名诗篇,描写自己两个小女儿天真活泼、顽皮娇憨的神态,生动逼真,声态并作,使两个幼儿的形象跃然纸上,极象一幅风俗画。此诗对后世影响很大,象陶渊明的《责子》诗,杜甫《北征》中关于女儿的吟咏,李商隐的《骄儿诗》等,都是学习这首诗创作而成的。
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
书评  · 82
发表书评
用户头像知书客816275
娇女笔下尽,未知何处心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845495
寻常家事,细处含情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961054
魏晋诗歌长廊中的明珠《娇女诗》作为左思现存最完整的五言诗之一,堪称中国早期亲情诗的代表作。在描写儿童形象的古典诗歌中,这首诗开创性地以幼女为主角,其天真烂漫的童趣刻画成为后世效仿的范本。《娇女诗》影响之持久,不仅在于题材之新颖,更在于观察之细腻、笔触之生动、情感之真挚,这些特质或为后人直接模仿,更多则沉淀为古典诗歌中不可磨灭的审美基因。 细读全诗不免惊叹诗人观察之敏锐与笔力之深厚。左思以史学家的精准眼光捕捉幼女神态,用文学家的生花妙笔勾勒童真画面,"鬓发覆广额,双耳似连璧"的肖像描写,"明朝弄梳台,黛眉类扫迹"的稚拙举止,无不跃然纸上。最令人称绝的是诗人将史学笔法融入诗歌创作,如"浓朱衍丹唇,黄吻烂漫赤"这般工笔重彩的细节描写,在魏晋诗歌中实属罕见。这种"以史入诗"的独特笔法,使全诗既有文献价值,又具艺术魅力,恰如钟嵘《诗品》所言"文典以怨,颇为精切"。 诗中人物形象之鲜活令人过目难忘。可喜小女顽皮活泼不知愁,可叹父亲凝视稚子生华发;可喜幼女学妆弄粉憨态可掬,可叹诗人观女成长期期艾艾。左思一反《咏史》诗的雄浑风格,在"娇语若连琐,忿速乃明划"的童言童语中,展现了一位史学巨匠柔软的心肠。这种刚柔相济的创作张力,恰是魏晋风骨的绝妙体现。 南朝文学批评家刘勰曾言:"左思奇才,业深覃思。"《娇女诗》正是这种"奇才"与"覃思"碰撞出的火花。当太康文学的绮丽之风盛行时,左思却以史学家的克制笔调,记录下女儿成长的点滴,这种返璞归真的创作态度,使诗歌跨越千年依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。 最后化用诗中意象,愿所有读者都能在文学中寻得这般赤子之心:"握笔利彤管,篆刻未期益",但求以真诚文字,记录生命中最本真的感动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107740
"玉指纤纤弄碧线,金针度尽绣春光"——一部以针黹女红写尽闺阁心事的诗性画卷,《娇女诗》用丝线般细腻的笔触,在方寸绢帛上绣出了整个古典时代的女儿精神图谱。
2025年08月01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546418
古之诗人咏物言志,多托于山川草木,以寄其高远之思。左思独辟蹊径,取身边琐事入诗,《娇女诗》写小女嬉戏之态,笔触细腻,情真意切,实乃古今咏儿女诗中不可多得之作。今人读之,不免感慨:今之父母,终日奔忙于名利场中,何曾有此闲情细察儿女稚态?更遑论以锦绣文字录其天真。 诗中"娇语若连琐,忿速乃明愦"二句,尤为传神。小儿女撒娇使性之态,跃然纸上。吾尝见今之孩童,或沉迷方寸屏幕,或奔走于各种才艺班,天真渐失,童趣日减。较之诗中"驰骛翔园林,果下皆生摘"的野趣,岂不令人扼腕?左思笔下"脂腻漫白袖,烟熏染阿锡"的生活细节,看似琐碎,却是亲子间最珍贵的相处印记。而今多少父母,以工作忙碌为由,将子女全权托付电子保姆,实为可叹。 诗中"任其孺子意,羞受长者责"八字,尤见古人教子之智慧。今人教育子女,非过分溺爱即苛责过甚,鲜有能如左思这般既包容童真又不失管教者。吾每见商场中孩童撒泼打滚,父母或暴跳如雷或一味退让,便思及此诗温和中正的教养之道。左思不刻意说教,而教化自在字里行间,此等笔力,非深于情者不能为也。 今日重读《娇女诗》,恍然惊觉:我们追逐的所谓成功,是否正在剥夺为人父母最本真的快乐?左思官至秘书郎,却仍保有此般赤子之心,实为难得。当世父母若能暂搁手机,细品此诗,或可重拾那份观察、记录、陪伴的耐心与温情。诗不在远,而在眼前;道不在高,而在日常。左思此诗,正是最好的提醒。
2025年08月01日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