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高闲上人序
送高闲上人序
韩愈

送高闲上人序

韩愈  

一篇。书论。唐代韩愈撰。愈(768—824年),字退之,邓州南阳(今河南南阳市)人,后迁居昌黎,故人称韩昌黎。贞元进士,官至吏部侍郎。擅长文学,散文最著名,后世誉之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魁。高闲研习佛经,又擅长书法,为唐代高僧(即上人),后去湖州开元寺为僧,直到逝世。本文是韩愈晚年所作。文中借谈论学习书法之理,隐寓反佛之旨。作者先从凡事要用心专一,终身不二说起,并借庖丁解牛,师旷奏乐等故事暗写高闲兼学书法不能登堂入室。此序述张旭治草书之术,赞其草书之神奇,并指出高闲上人“不得其心而逐其迹,未见其旭也”。

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。

书评  · 57
发表书评
用户头像知书客267256
韩文气盛而理弱,排比铺张,徒逞辞藻;闲师笔枯而意滞,空谈禅理,未得三昧。昌黎此序,名为赠别,实则自炫,以"张旭观剑"等事强附书道,穿凿比附,不伦不类。其论"机应于心"处,妄将佛家"无所住心"与草书"变动犹鬼神"混为一谈,犹以钟鼓飨爰居,不达其旨。考"颓然天放"句,宋人刻本多作"颓然天放",而明清选本妄改"天"为"忘",致使文气中断,此乃不谙韩文排奡之势所致。若欲究心书禅,不如直取怀素《自叙帖》;若思辨艺道,当参验苏轼《论书》。韩公惯以雄辩代实证,此序尤甚,其弊在重气势而轻义理,如观公孙大娘舞剑器,但见光电眩目,不闻金石之声。
2025年07月05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241480
暮春时节得见昌黎先生《送高闲上人序》,反复把玩数旬,每读必有新得。先生以"不治之治"为眼目,论艺道相通之理,字字如金石掷地。其言张旭"喜怒窘穷,忧悲愉佚,有动于心,必于草书发之",令余掩卷长思:今人作书,多囿于技法之细末,而忘情性之本真。韩公此文,非独为书道指南,实乃人生至理。文末"今闲师浮屠氏,一死生,解外胶"数语,尤见其胸次之超旷。戊戌仲夏栖云阁主人记。
2025年07月05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425521
"苟可以寓其巧智,使机应于心,不挫于气,则神完而守固。"
2025年07月05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563138
"闲静无为,淡泊致远,此乃佛门之要旨也。"
2025年07月05日
用户头像知书客866167
韩退之此文,向来被奉为论书妙品。然细读之,不过是借高闲之名,行自我标榜之实。所谓"不得其心而逐其迹",分明是暗讽时人学书不得法,却偏偏要拉个和尚作幌子。最可笑是那句"今闲师浮屠氏,一死生,解外胶",活脱脱一副居高临下的口吻。退之平生最恨佛老,却偏要对僧人书法指手画脚,岂非自相矛盾?通篇看似论艺,实则处处透着文人相轻的酸腐气。
2025年07月05日
查看更多书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