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941517
2025年09月03日
包世臣在《艺舟双楫》里把书法和绘画说得太过玄乎。他讲的那些理论,看起来头头是道,实际上没几个人能真正弄懂。他说用笔要怎样怎样,布局要如何如何,可他自己写出来的字,也没比普通人强多少。 他总喜欢引用古人的话,好像这样就能证明自己是对的。但那些话到底什么意思,他自己恐怕也说不清楚。最烦人的是他老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架势,好像不懂他的理论就是不懂艺术。 这本书里提到的许多方法,实际操作起来根本行不通。他说的那些规矩,反而把人框得死死的。真按他说的做,别说创新了,连正常写字都成问题。
艺舟双楫
知书房
艺舟双楫
包世臣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书述
知书房
书述
李煜 著
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撰。称书有八字法,谓之“拨镫”,自卫夫人并钟繇、王羲之,传授于欧阳询、颜真卿、褚遂良、陆柬之等,流传于当时。记述了擫、压、钩、揭、抵、拒、导、送之法:擫者,擫大指骨上节,下端用力欲直,如提千钧;压者,捺食指著中节旁;钩者,钩中指著指尖钩笔,令向下。
论用笔十法
知书房
论用笔十法
张怀瓘 著
一卷。唐·张怀瓘撰。是书为以四字一句之口诀,归纳出用笔之规则,共十项。所列用笔十法为:偃仰向背、阴阳相应、鳞羽参差、峰峦起伏、真草偏枯、邪真失则、迟涩飞动、射空玲珑、尺寸规度、随了变转。每项规则之下均有解释。提出“偃仰向背,谓两字并为一字,须求点画上下偃仰离合之势”;“阴阳相应:谓阴为内、阳为外,敛心为阴,展笔为阳,须左右相应”等书法笔势的审美原则。强调上下偃仰离合、阴阳左右相应的辩证法审美范畴。
六体书论
知书房
六体书论
张怀瓘 著
书学论著。唐代张怀瓘著。一卷。为奏御之作。论述大篆、小篆、八分、隶书、行书、草书等六种书体的特点、创始者、代表书家。其后论述执笔之法,认为“若执笔浅而坚,掣打劲利,掣三寸而一寸着纸,势有余矣;若执笔深而束,牵三寸而一寸着纸,势已尽矣。”甚为精当。是书陈振孙在《直斋书解题》中作《六体论》。所著六体为大篆、小篆、八分、隶书、行书、草书。叙述各书体源流,评论各体体势特点,颇精要。认为大篆法于鸟迹,史籀所造,李斯、蔡邕嗣之。其体势若鸾凤奋飞,虬龙掉尾,或花萼相承,或柯叶敷畅,劲直如矢,宛曲若弓,谓小篆乃李斯所造,曹喜、蔡邕为嗣。镂纤屈盘,鳞羽参差,其势飞腾,其形端俨。谓八分为王次仲所造,体骨雄异,贵异尚奇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653278
看过才懂,一言难尽。这本书吧,既让人眼前一亮,又有些地方看得直挠头。包世臣的见解确实独到,把书法那点事儿讲得透透的,可有些理论实在拗口,得反复琢磨才能明白。要是能再通俗点就更好了,不过毕竟是经典,值得细品。
艺舟双楫
知书房
艺舟双楫
包世臣
知书客221718
包氏评析汉代以来笔法之源流,提倡碑学,开辟书法的新途径,对后世书风的变革,颇具影响。道、咸之后,北碑盛行,而《艺舟双楫》实具开山之功。它推动了大批有识之士,在艺术实践上取得很大的成就,从而形成了有清一代的书法新貌。
艺舟双楫
知书房
艺舟双楫
包世臣
知书客613059
有人看《艺舟双楫》觉得它教人写字画画有道理。我却觉得这本书讲了很多规则,把人框住了。它说书法该怎么练,画该怎么画,规矩太多。艺术不该是这样。自由创作才重要。现在都什么年代了,还按老一套来。它的理论已经过时了。照着练只会束缚自己的创造力。书里那些条条框框早就该扔掉了。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,不能总是学古人。
艺舟双楫
知书房
艺舟双楫
包世臣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