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807588
2025年09月04日
张怀瓘的《论用笔十法》把简单的写字搞得太复杂了。书法本来讲究自然流畅,他却定下十条死规矩,让人写字时束手束脚。古代名家写字时哪有这么多条条框框?这十条反而成了束缚。他的理论看似高明,其实脱离实际。写字重在心手合一,过分强调技法反而失去灵气。他的方法或许适合初学者,但对真正追求艺术的人毫无意义。
论用笔十法
知书房
论用笔十法
张怀瓘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书断
知书房
书断
张怀瓘 著
三卷。书法品评著作。唐张怀瓘撰。是编系著录古今书体及能书人名。定其品第,纪述颇详,是一部重要的书法理论著作。他和孙过庭可以说是唐代书论史上的双璧,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他的朋友赵僎即赞其《书断》:“统之美而绝举,成一家之孤振,虽非孔父所刊,犹是丘明同事。”录古今书体及善书者名,各述其源流,记述颇详。上卷列古文、大篆、籀文、小篆、八分、隶书、章草、行书、飞白、草书等十体及其源流,系之以赞,末为一篇总论。中卷、下卷将善书者分为神、妙、能三品,每品各以体分。计神品二十五人(除各体重复得十二人)
艺舟双楫
知书房
艺舟双楫
包世臣 著
清包世臣 (1775-1855)撰。系文艺、书学论著。6卷,为 《安吴四种》之一。前4卷论文,后2卷论书,故称 “双楫”。世臣为清代学者、书法家、书学理论家。字慎伯,号倦翁、小倦游阁外史,安徽泾县人。泾县古名安吴,故世称“包安吴”。嘉庆举人,官新喻 (今江西新余) 知县,关心时政,主张抗英。此书多论古文作法和他的崇尚,也录所作书序、碑传等。论书分为 《述书》上中下、《论执笔法》、《历下笔谈》、《论书绝句》、《国朝书品》、《答熙载九问》、《答三子问》、《自跋草书答十二问》、《与吴熙载书》、《记两笔工语》、《记两棒师语》等,阐述学习书法的经验和体会,评论汉代以来书法用笔源流和书法之优劣得失及金石碑版,辨析详博。下卷有辨误,及删定之 《书谱》、《十七帖疏证》、《邓石如传》等,提倡碑学,贬抑帖学,影响了清代后期以至今日的书风。世臣于文章书法自视甚高,品评作品好为高论,自成一家之言。后来康有为撰 《广艺舟双楫》6卷,发扬世臣表彰北碑之意,攻击帖学,提创碑版,碑书文字益为世人所重。本书有《艺术丛书》、《艺术名著丛刊》等本,近年有影印本面世。
棋经十三篇
知书房
棋经十三篇
佚名 著
《棋经十三篇》是宋朝时出现的一部在我国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。《棋经十三篇》的价值,首先在于它的系统性。我国古典围棋理论,从尹文子和太叔文子算起,中经班固《弈旨》、马融《围棋赋》等,到了敦煌写本《棋经》和王积薪的《十诀〉,才逐渐开始系统化。但真正建立起一个体系的,还要算《棋经十三篇》。这标志著我国古典围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441051
自暮春展卷至仲夏搁笔,历时两月方得卒读。其中"藏锋"一节尤费揣摩,每每临池试笔,总觉未尽其妙。颜氏论书,不独言技法,更兼气韵风骨,非深于书道者不能道也。余尝见今人作字,务求奇险,失之自然,读此十法则知古法之不可违。虽片言只语,皆从千载墨海中淘漉而出,后世书家得其一体,便足名家矣。庚子长夏墨禅轩主记于西泠之畔。
论用笔十法
知书房
论用笔十法
张怀瓘
知书客772811
此书论用笔之法凡十条,自八月始读,至十月末终卷,历时近三月。前六法为执笔要领,皆细读并试习;后四法讲运笔之道,因平日少习字,仅概览而已。张氏所述,简明切要,得古人用笔之精髓,诚为习书者之良导。其论笔势往来、虚实相应诸端,尤为精当。至于引证之详实,条例之分明,亦足称道。庚子深秋志于沪上。
论用笔十法
知书房
论用笔十法
张怀瓘
知书客622329
自暮春展卷,至仲夏方得掩册,此《论用笔十法》竟耗我旬日光阴。所谓十法者,不过剽窃古人余唾,强立名目而已。尤以"疾涩"之说最为可笑,岂不知书法贵在自然,岂在刻意造作?颜柳诸公若见后人如此曲解笔法,定当掷笔长叹。今人每好标新立异,实则未得古人三昧。甲辰初夏砚北闲笔于京华客次。
论用笔十法
知书房
论用笔十法
张怀瓘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