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书籍
诗文
书单
上传书籍
暂无结果
知书客879236
2025年09月04日
"笔成冢,墨成池,不及羲之即献之。"
论用笔十法
知书房
论用笔十法
张怀瓘 著
立即阅读
推荐阅读
授笔要说
知书房
授笔要说
韩方明 著
一篇。书论。唐代韩方明撰。方明生平里籍未详。唐贞元(785—804年)间书法家。自云:昔岁学书专求笔法,贞元十五年,授法于徐东海,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。擅长八分书。是书首叙笔法传录。前叙笔法传授,自谓授法于徐璹、崔邈,后言执笔五法,第一为执管,第二为管,第三为撮管,第四为握管,第五为搦管。大抵唐以前作书,颇重执笔之法,故言者较多。但所引名家口授秘传,并不可靠。
画继
知书房
画继
邓椿 著
画论著作。十卷。宋邓椿撰。初刊于南宋时期。该书一至七卷是当时画家的传记。其中,一至五卷按画家记录:卷一《圣艺》记徽宗皇帝;卷二《侯王贵戚》记郓王等十三人,都是王侯贵族画家;卷三《轩冕才贤》、《岩穴上士》记苏轼等二十三位画家;卷四《搢绅韦布》记刘明复等四十五位画家;卷五《道人衲子》、《世胄妇女》记甘风子、宋庄等四十一位画家。六、七两卷按画类记录:卷六分《仙佛鬼神》、《人物传写》、《山水林石》、《花竹翎毛》四类,共记画家七十五人;卷七分《畜兽虫鱼》、《屋木舟车》、《蔬果药草》、《小景杂画》四类,共记画家二十二人。卷八所记乃作者所见私家收藏的作品目录,题《铭心绝品》。九、十两卷则以杂记体裁,阐述绘画艺术的理论见解。《画继》的最早版本是南宋临安府陈道人书籍舖刊本。现存通行的有明王世贞《王氏画苑》本、明毛晋刻《津逮秘书》本、清张海鹏《学津讨原》本、清《四库全书》本、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点校本。
古画品录
知书房
古画品录
谢赫 著
又称《古今画品》或《画品》。 画评、 画品。南朝齐谢赫。 南朝齐梁画家谢赫著。共一卷。成书于梁武帝中大通四年至太清三年(532~549)间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统的品评画家绘画的论著。 有《津逮》本、《说郛》本、《百川学海》本、《书画谱》本、《学津讨原》本、《美术丛书》本。评论自三国吴到萧梁三百年间二十七个名画家的绘画作品。根据他们的艺术造诣, 分成六品: 第一品陆探微、曹不兴、卫协、张墨、荀勖。第二品顾骏之、陆绥、袁茜。第三品姚昙度、顾恺之、毛惠远、夏瞻、戴逵、 江僧宝、 吴暕、 张则、陆杲。第四品蘧道愍、章继伯、顾宝光、王微、史道硕。第五品刘顼、晋明帝、刘绍祖。第六品宗炳、 丁光。提出了“气韵生动、骨法用笔、应物象形、随类赋彩、经营位置、传移模写”的“六法论”,作为人物画创作和品评的准则。指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为“明劝戒、著升沉、千载寂寥、披图可鉴”。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品评绘画的重要著作。树立了绘画批评的典范,成为后世论画和鉴赏批评的标准, 以致“六法”一词,后来引伸成为中国画的代称,或理论、技法的总称。
精选书评
知书客482667
感觉《论用笔十法》讲了很多规矩,看得人有点懵。张怀瓘把用笔方法分得很细,但每一条都说得太抽象。他说要"藏锋""露锋",可到底怎么藏怎么露,还是不太明白。古人写字好像很讲究这些,但我们现在写字都用电脑了。他的理论看起来很完整,但越看越觉得和自己没关系。可能书法这东西,光看理论真的学不会吧。
论用笔十法
知书房
论用笔十法
张怀瓘
知书客101132
张怀瓘的《论用笔十法》讲了很多用笔的方法,但总觉得有些地方看不懂。他说要这样用笔,那样执笔,但具体怎么操作没说清楚。看了几遍还是不明白。他说这些方法很重要,但没有解释为什么重要。感觉像是在念口诀,没有实际指导意义。古人写字可能真用这些方法,但放到现在不知道怎么用。也许是我水平不够,理解不了这些高深的理论。
论用笔十法
知书房
论用笔十法
张怀瓘
知书客807588
张怀瓘的《论用笔十法》把简单的写字搞得太复杂了。书法本来讲究自然流畅,他却定下十条死规矩,让人写字时束手束脚。古代名家写字时哪有这么多条条框框?这十条反而成了束缚。他的理论看似高明,其实脱离实际。写字重在心手合一,过分强调技法反而失去灵气。他的方法或许适合初学者,但对真正追求艺术的人毫无意义。
论用笔十法
知书房
论用笔十法
张怀瓘
知书房
推荐阅读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
精选书评
知书房
知书房
知书房